中西區

台南是虱目魚的故鄉,傳說「虱目魚」是因為國姓爺鄭成功問里人「啥麼魚?」,里人因緊張,頻頻答道「啥麼魚!啥麼魚!」,後訛傳為「虱目魚」。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世忠,最近有新解,因為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戶也有產類似的魚,稱為「??(sa-ba)」,鄭成功在安平初見此魚,驚喜連連直呼,往後里人便將此魚命名為「虱目魚」,又稱「國姓魚」。不管如何,虱目魚料理都是台南的餐飲特色,早、中、晚餐都吃得到。 永記虱目魚丸:http://blog.yam.com/ir123456789/article/17482323 傳承: 創辦人:劉甘委 第一代 劉清泉 第二代 劉甘委 第三代 劉秀珠(妹妹)、永記劉永順(哥哥)、阿忠魚丸湯(姐姐) 沿革:   第一代阿公劉清泉,本來是炸油條在賣,但油條只賣早上,下午閒著也不是辦法,就以虱目魚做成魚丸,挑著扁擔到處叫賣魚丸湯,熱熱的鮮湯,可口的丸子很適合晚餐前解解饞。到了第二代劉甘委時,丸子種類多了,虱目魚的其他部位也都做成湯料,一點也不浪費。劉甘委起先以流動攤子叫賣,定點後,以湯杓敲擊湯碗,熟客聽到鐵碗的響聲就會來買,許多老台南人應該還記得。
西元一九三三年五月,日本人為了促進銀座新市街的熱鬧商況,除了在西市場旁建構淺草商場外,還於當時的世界館,即後來的全成戲院後面,搭建日後聞名全台的盛場,沙卡里巴。第一代郭老得先生於昭和十一年(1936)進駐設攤賣米糕,至今已傳三代,歷經七十二年,一碗米糕能賣這麼久,到底是什麼碗糕哩!   據郭家人說,阿公的手藝是從親戚那裡學來的,不管當初從何而起,現在榮盛米糕已經變成家傳手藝了。郭老得先生有著傳統台灣人的性格,非常講究原料和製作過程,例如醬油一定要用最好的,香菇選用台灣貨,糯米也挑選上好的糯米為主。由於糯米不容易煮爛,所以蒸煮糯米前要先浸泡二個小時,且蒸的時間和火候也要特別注意,否則會失去糯米的香Q原味,米糕的配料都是採用自製的肉燥、魚鬆、蔥、蒜等,吃起來口感香Q不油膩。   第二代郭天順於民國五十年加入經營行列,民國六十年郭天恩退伍後業進入店裡協助幫忙,郭老得於民國八十五年才正式退休。第三代郭漢文先生也開始進入培育階段。為能使米糕的事業企業化,四年前開始研發供應冷凍米糕,透過低溫宅便送到顧客家中,外縣市的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日昭和十年(1935),創辦人許六一先生於盛場(沙加里巴)開設點心攤,當時賣的點心種類有日式、洋式及台式。戰後,偶有朋有來店,指名要吃不同口味的點心,許先生靈機一動,採西式油炸麵包酥盒的作法,以雞肝、花枝及蔬菜調味勾芡後,加入掏空的酥盒內,做成的「雞肝板」待客,朋友於掀開酥盒蓋時,取笑說好像「棺材板」,最後把玩笑話認真思考,覺得「棺材板」是個不錯的點子,於是在民國四十八年正式掛出「棺材板」的招牌,沒想到大受歡迎。   目前點心店是由第二代許宗哲和太太許邵油理執掌,第三代許永安負責規劃行銷,並配合市政府衛生局的優良商店輔導,是台南市的模範點心店。   在此特別一提,二代許太太,邵油理說她的名字因該是「百合」,日語發因為「??(yu-ri)」,國民政府來台後,做戶口整頓時戶政人員不明其原因,擅自寫成「油理」,讓她難過至今,希望此後來台南光臨赤嵌點心店的朋友,看見老闆娘時能叫她一聲「??(yu-ri)」阿姨,相信你會享用到從心靈散發出來的美味好點心。
大正十二年,第一代葉蟳先生於西市場後的露店開設飯桌,後改賣意麵。第二代葉壬癸先生於二年後開始幫忙經營,他們的意麵是油炸後的熟麵,與一般的生麵不同,燙軟後加上肉燥即可食用,雖然前置作業較費時,但相對的減少煮麵的時間,客人不必久等,而且油炸後的意麵有一股特別的酥香味。   第三代傳人葉瑞榮先生於民國五十九年繼承麵攤,原本不想承接賣麵的生意,但在此地營業已久,左鄰右舍都是熟人,也不捨開了幾十年的生意就此收掉,更何況不能辜負老顧客的期待,於是毅然挑起擔子,認真的做買賣。   第四代葉南廷,國小五年級就開始在店裡幫忙,對意麵生意不但有興趣,還有自己的經營想法,葉瑞榮先生說,他終於也有傳人,可以早點退休了。 福榮小吃店:http://map.tncg.gov.tw/store.aspx?id=1000 傳承: 創辦人:葉蟳 第一代 葉蟳 第二代 葉壬癸 第三代 葉瑞榮 第四代 葉南廷 特色:   採用無添加物特高級麵粉,口感比一般麵條還要有嚼勁,篩選所有食材,有問題的絕對不用,特別是醋,只用玻璃瓶裝的王印烏醋,湯頭清澈不混濁,加上特製的肉燥,再來一碗大餛飩湯,配著滷蛋,就是福榮小吃店就美味的享受。
莉莉水果店創始人李澤先生,於日治時期在府前路南門市場內經營蔬果攤,戰後民國三十五年,召集同業成立南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為台灣青果株式會社台南支店,為創會董事。因採購方便,遂於府前路住家開設水果店兼擺麵攤經營,當時長女在美軍俱樂部服務,美軍總以小名「莉莉」暱稱,「莉莉水果店」就是這樣命名的。   因莉莉在美軍俱樂部上班之便,購得一台美製的果汁機,新鮮果汁初上市也是本店的創舉。水果店附近有很多機關單位,應單身漢上班族的要求,將麵攤轉型為月結包飯,形成當時台南最早的自助餐店,中、晚二餐當時的收費是240元,三餐為300元,每日食客越百人,相當熱鬧。   民國四十六年,將竹木屋舊店改建為二樓三成為今貌,正式申請執照掛上招牌。李澤先生常在南台的批發市場,店務大都由太太及兒女們共同照料,長子李悉木退伍成家後接管店務,前後約三十年,以貨真價實的經營原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每年的中秋節,代客包辦寄送服務送禮的麻豆文旦、白柚,至今已四十年,亦是莉莉的特色之一。   民國八十一年,李悉木因健康情況不佳退休,由五男李文雄夫婦接掌店務。李文雄原本在南台批發市場做承銷商,繼承莉莉後,更積極經營管理,時時刻刻希望民眾認識水果的特色,吃出健康、美麗幸福的人生,並熱心參與同業間的聯誼活動,擔任過台南市青果商業同業公會第六、七屆的理事長。
日治時期,日人開闢西市場後面空地做為露店,以增加市民夏天夜晚的休閒,也促進銀座(中正路)的商機,露店多為台灣人開設的點心攤,今日台南近百年的著名點心店,很多都發基於此,江水號也是。    當時,西市場前的淺草商店街有各式各樣的商店、遊戲間,附近還有戲院、劇院等,第一代黃江水在此設甜點、冰品攤,非常適合台南炎熱的夏天,再加上口味獨特,非常受遊客的青睞。戰後,中正路更是台南的商業中心,沙卡里巴早已聞名全台,就連曾住過台南的日本客人,每回台灣,一定要回台南重享往日的難忘滋味。至今二、三代仍於此營業,秉持傳統的工法,傳承美味的飲食,台南人真的很幸福。
第一代王文榮從家鄉福州來台後,落腳定居在府城五條港,最初在海安路沙卡里巴斜對面的品來芳餅舖當師傅,娶妻後租屋於水仙宮廟旁,即今寶來香店舖處,後水仙宮漸成市集,王文榮遂在租屋處開店設舖至今。   王文榮的手藝習自家鄉福州,開店後為有別於品來芳,又融合台灣味,創作出屬於寶來香的獨特品牌,營造出「寶來香」的口碑。第二代王燦輝十四歲時即跟隨父親習藝,承襲父業至今,目前最小的弟弟王清源也在店裡幫忙,寶來香在水仙宮市場已營業六十餘年,一直深受府城老顧客喜愛,老台南人都知道水仙宮市場內的有一家古早味的糕餅舖「寶來香」。 寶來香:http://tw.lifestyle.yahoo.com/biz.html?bizid=1a6e3c38704f58a6 嚇酷.美食網:http://www.06090385.shopcool.com.tw/ 傳承: 創辦人:王文榮 第一代 王文榮 第二代 王燦輝、王清源 沿革:   招裨香餅,俗稱「膨餅」,大小如肉包,表面平滑,黑糖色,上蓋有四角店印「寶來香」三字,是昔日府城坐婦女月子必備的點心補品。
松稜的四大堅持: 1. 運用新鮮上等原物料 ─ 決不妥協。 2. 堅持一慣傳統手法製作 ─ 程序確實。 3. 絕不添加人工調味料 ─ 天然健康。 4. 真空充氣保鮮包裝 ─ 新鮮可見。 松稜的用心經營: 1. 只為了讓客戶買得放心! 吃得健康美味又開心! 2. 維持一貫的品質是我們不變的堅持。 3. 保持產品鮮度,當天製作當天新鮮包裝販售。 4. 使用傳統製法及運用現代化保鮮配送。 5. 擴充銷售通路,E化經營。 松稜糖燻滷味製作精神: ※ 嚴格選料 ※   從選料開始即嚴格要求,松稜相信最美味的食品就要從選用原料時打好美味的基底,好的原物料是製作出美味滷味的第一道關卡,儘管成本較高,松稜仍然堅持選用最上等的原物料來製作。 ※ 陳年高湯 ※   我們的滷味是用陳年醇厚的高湯,細火滷煮,將高湯中的肉汁精華慢慢熬入食材裡,煮後趁熱推入燻箱中,將紅糖倒入燒紅的鐵鍋產生濃郁的糖香,形成一種獨到的口感及香味。 ※ 傳統糖燻 ※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吃到的煙燻食品,大都是西式的燻法,也就是利用木材燃燒產生煙霧及熱度來使其附著或熟成,所以在味道上會有些許的木材味道。而本公司產品乃是台灣傳統特有的煙燻 ─ 糖燻。
約九十年前,日治時期,張炎在水仙宮市場旁開設舊永瑞珍製餅舖,二次大戰時毀於盟軍轟炸的戰火,戰後遷移到現址。第二代張再興,小學畢業就跟著父親學習做餅,六十年來秉持著傳承的敬業精神,不但穩固家業,奠定厚實的基礎,除了帶來財富,更成了府城傳統文化的代名詞。   第三代張瑞麟於五年前開始接手,張先生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後往北京大學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後在中國大陸開設法律事務所,專做商業仲裁案件,卻因老父的期望,只好先放下事務所的業務,回鄉來接替家業。張先生仍希望弟弟或兒子能於往後幾年接手舊永瑞珍的家業,而自己仍能從事專長的法律事務。
1990年總監吳易隆傳承「孔明鼎」古法,創新改良種蔗方式,研發以海帶、蘿蔔葉等82種植物堆肥滋養甘蔗。2006年與嘉南大學食品科技系產學合作,研發保存黑糖「柵欄技術」。2008年以黑糖古名「赤崁糖」註冊為商標,經過近400年,終於能以臺灣自有黑糖品牌,引領世界性黑糖養生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