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手好禮

堅持承襲傳統二甲子傳承古味,以甕來醃漬新鮮梅子,更結合現代科技、製造出健康養生、安全衛生之在地台南名產,結合府城安平歷史典藏,仿製明朝時代、安平出土「圓腹型」之安平壺,以甕來精裝梅子。訴求來安平得平安概念,創新設計出安平壺精裝禮盒-甕梅作為大台南鄉親伴手禮,使伴手禮更具有歷史典故及濃厚地方色彩。 本甕內裝之梅子含豐富蛋白質、鈣、磷、鐵、鈉、錳等元素較其他水果高出甚多。梅子果實更是一種天然機能性的食品,梅子雖酸味,但在體內經消化吸收後會形成帶鹼性物質,使人體血液保持中性至微鹼性;梅子可以預防食物腐敗,經常食用梅子可以增加食慾、消除疲勞、防止老化、保持身體健康。故為現代人之最佳食品。  
來自台南安平的得意蝦餅,創立逾1971年,堅持使用天然食材,無防腐劑及人工添加物,通過南市衛生優良檢驗合格!蝦餅不僅有鮮蝦海味而且完全沒有油味,有獨立的中央廚房,統一的油炸包裝,管理品質讓人放心讓人放心!口味多樣化,價格也很公道,是來台南玩一定要買的伴手禮呦!
麥芽餅Q軟、不黏牙的獨特口感來自於麥芽糖形成時專業製作與特有的餅乾成份。當初為了配合麥芽糖甜味,我們要求製作如銅幣般大小形狀帶有鹹味的餅乾,搭配著章成研發的Q軟麥芽糖,香酥口感鹹中帶甜的餅乾。
精選南台灣種植的愛文芒果、原生種芒果(土芒果)、鳳梨、芭樂、楊桃以傳統烘焙並保有水果自然風味的方式製成果乾,無任何化學添加並經國際公正單位SGS認證,讓果乾也可以變得很健康。
陳家先祖於清同治年間,由福建泉州府移民來台,定居於枋橋頭富商吳尚新的「吳園」旁,迄今已有138年歷史。文峰茶莊至第三代為止是歷代傳承,第四代始由兄弟姐妹依序傳承,先由第四代陳復麟傳給大兒子陳玉麟,之後由姊姊接掌經營二十多年,再傳承給現今的第六代陳玉雄、黃玉梅夫婦。   開基祖陳錦雲,初創業時經常往返廈門採辦買貨,店內保留了多張明治二十九年(1896)往返廈門的通行護照可為證。起初開店時有三間店面,一間洋行,一間茶莊,一間中醫館,中醫師是被稱為「坊橋頭登志仙」的第二代陳登志時所開設。   第四代陳玉麟則積極推廣茶葉,並成立台南茶商業公會,現第六任陳玉雄仍擔任茶商公會理事,文峰茶行因時代轉換及社會經濟的變遷,今雖然風華不在,但從店內的歷史文物仍可窺見當年的繁榮。
金德春茶舖創業於清同治七年(1868),至今已傳至第五代,茶舖座落至今未改。第四代負責人林應龍先生,小學就讀於立人國小,回憶童年時都在武廟、媽祖間及關帝港附近玩耍,當時抽籤巷內其他的行業還有打剪刀、做蝨柄的,轉角處有商家賣戲台上用的燈飾,店面很亮很亮,令人印象深刻。該巷又因抽籤算命很興盛,遂稱抽籤巷。   小時候因店務繁忙,大人們若沒空去拜拜,會交代小孩子代辦,出門前還再三叮嚀要向神明拜三拜、跪三次,拜拜用的糕仔要放哪,茶葉一包要打開放哪,當時孩子會覺得幫父母去拜拜是做一件孝順父母的事,很有榮譽感。祭祀禮品中,茶葉是大禮,尤其是一包好茶。以前的人一定會買一包好茶當作祭拜品,除了表現誠心外,拜完後泡茶喝了也保平安。因此開茶葉店於此也有地緣上的關係。   第三代樹伯仔,當初到福建安溪學烘焙茶的技巧,回來後先教女兒,因為當時林應龍太小,學不到技術,女兒學得很好,雖然嫁人後不再賣茶,但也常回到店裡關心生意的情形。一直以來,都是自家人的事業,不曾收過學徒,小本生意只求安分守己循序漸進,不求名利,才能在平穩中求發展。今年歲已大,事業的重擔已由第五代林岳陽接手,後繼有人也就安心了。
振發茶行已歷經四代經營,由當初的南勢港輾轉遷移至台南市民權路一段,茶莊風貌雖老舊,但店中仍留著先祖遺留下來的老店招牌、櫃台、錫桶、木架等家當,向後人細數百餘年來的風霜歲月。   振發茶行的開基始祖嚴朱生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澳內感化里石澳堡石佛內鄉,排行第三,約於清咸豐年間隻身過海來台,在近南勢港的水仙宮後街開設盛發茶行,以販賣福建武夷茶為業。盛發茶行在嚴朱公經營下日漸成長茁壯,曾為南勢港一帶聞名的茶行,後傳子朱才,又名朱財,再傳孫嚴鍾棋,又名嚴鍾奇,即今振發茶行店東嚴燦城之父,計已留傳四代。   茶行店門口懸掛著的刻有「振發」二字的木匾,係原盛發老店留傳下來的老招牌,當年將「盛」字挖除補上木塊改刻「振」字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舖子裡依然保持早年茶行的陳列方式,面對顧客的兩個大木櫃即是留傳了一百餘年的櫃台,後面尚有二座背靠牆壁的木架,架上放滿了各山名茶的茶桶。   店東嚴燦城熱心的解釋這種老式櫃檯的妙用,原來它是一個木板釘製的大木櫃,裡面空蕩蕩可供放置物品,而其精妙之處卻在可活動的櫃面,上面留有一個方形的小洞,掌櫃者所收的銅錢、銀兩即由此小孔投入,外人無從伸手探取,只有掌櫃者可由內側拉動檯面結合板,始可將之翻起,以收拾、計算一日經營所得。現在這種古老的櫃檯雖有少數老店仍予保存,但已寥寥可數。
第一代創辦人蔡清連、蔡清得兄弟,於日治約大正末期時,向日本洋?子師傅學得奶油煎餅的製作,之後兄弟共創「連得堂」於總爺街,總爺街即今崇安街,是清代大北門進入府城的街坊,至今仍保持著古街巷的尺度,非常有韻味。第三代蔡益勝說,當年還沒設置店面,由祖父蔡清連在家裡製作,然後叔公蔡清得擔到土地公廟口販售。    奶油煎餅不同於傳統日式煎餅,日式煎餅是米菓,奶油煎餅是用雞蛋加牛奶加水攪和成麵糊後,倒入沾了奶油的鐵板模型加熱煎製而成,正確的說是和式洋菓子。蔡清連先生的煎餅不加水,所以特別香、濃、脆,漸漸打出知名度後,才開始設店面營業。第二代蔡讚經營時是「連得堂」的高峰期,台南各餅店、雜貨舖都買得到,大戰結束後,美軍來台協防,為了吸引美軍購買還將英文店名烙印在煎餅上,成了「連得堂」現代版的標記。    早期因為生產器具較落後,完全依靠手工製作,爐火高溫,煎盤厚重,訂量又多,常常是不眠不休的在工作,直到三十幾年前,才從台北訂到半自動化的瓦斯烤爐,即使如此也要兩台才能應付每天100台斤的數量,可見當年風靡的程度。但西風東漸,西式飲食文化的引進,衝擊了全台灣的傳統糕餅業,就連「連得堂」的奶油煎餅也沒能逃過,民國七十八年第三代蔡益勝先生決定暫時歇業。
林家早期和安平其他的家庭一樣以捕魚為生,在捕魚的淡季,第一代林蔭即以自行研發的醃漬蜜餞為生,是另一種度小月方式。後來安平捕漁的人少了,林家從此代代以製作販賣蜜餞為營生,因祖傳秘方融入特殊的中藥材,與其它的蜜餞不一樣,吃了不僅生津解渴,還能開脾顧胃,深得消費者喜愛。目前已傳至第四代,由林進義、葉雅蓮夫婦,還有林太進義的大姊及林碧繡女士共同經營。門市擺設非常古樸,尤甚是店內角落擺著的清代蜜餞大甕,見證著林家代代默默耕耘的豐碩成果。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卅安平永泰興蜜餞 :http://lost-isle.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30.html 作者.馬萱人百年老甕的酸甜故事: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3812 傳承: 創辦人:林蔭 祖籍:浙江省永寧縣 第一代 林蔭 第二代 林食(羅漢伯),為林蔭侄兒。
第一代創辦人林金鎮,於日治大正年間,在「台南州新豐郡永康庄蜈蜞潭四一四番地」,即今台南市永康區附近開設「老信裕」餅鋪。不幾,美名遠播,就連台灣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都聞名而來。 二次大戰末期,盟軍連續轟炸台灣,為躲避空襲再加上物資缺乏,餅舖幾乎停業。終戰後,修建受損的廠房後又開始營運。民國五十七年第二代林清海先生接手,因製餅廠房老舊狹小,不足以應付日漸增加的生產量,便舉家遷移至現址(仍在永康區)重設製餅廠,並正式登記為「信裕食品商行」。當時產品販售幾乎佈滿中南台灣大小商店和市集,著名的產品有花生糖、杏仁酥、香餅和麻米荖等。 第三代經營者林宇中先生,因信仰及時下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於產品上做了些許改變,如去葷加素、減糖、不使用化學添加物等,雖然時興了幾年,但仍不敵大工廠、大品牌的廣告效應。民國八十七年其長子林經堯先生,因深感傳統市場萎縮,遂改立「信裕軒」,以加強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印象,並開發一系列融合古今台灣印象的行銷包裝,既傳統又典雅,深受消費者青睞。 民國八十九年於民生路開設了第一家直營門市,民國九十一年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出「台灣回味」系列產品,提高了全國性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