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小西門城,周邊俗稱『小西腳』。 小西腳碗粿是由蔡再發老先生,於日治、二戰後時期就在小西門城週邊,俗稱小西腳擺攤,販賣碗粿、豆仔湯,由於用量非常實在,口味道地,讓吃過的人,想再吃,口啤相傳,以至當時的生意非常興盛,食客絡譯不絕,建立了小西腳的知名度。 民國八十八年,蔡家兩兄弟-蔡明松及蔡明財將老店新開。新開張的碗粿店在正門口,以大型的碗粿定時會冒煙的設計,表達了醒目的招牌,同時在店內以大紅的紅帳掛飾表達了台灣人追求「圓滿」的涵意。店內的陳設非常的典雅精緻,在現代化的設計感上,傳達了古早飲食文化的傳承。蔡先生表示:「我們兩兄弟接手經營此店後,非常尊重保留父親所留下的獨家風味及烹調的技術。但是我們更希望能給客人有一個非常舒適的飲食場所及空間。除外我們引進了現代化的廚房設備及在製造過程中的流程重新加以改良。我們最重視的是客人的健康及飲食的衛生,因此在每一個碗粿的製作過程中,我們從日本引進蒸爐,注意到蒸食過程中衛生的處理。另外在廚房的四處均安置水管,加強水質的處理,以及碗具使用烘乾機器完全烘乾處理。廚房設備的改善在讓到店裡吃的客人能夠飽嚐美食之外,可以安全無慮。」 蔡先生提到台灣北部的碗粿與南部的碗粿是不相同的。北部的碗粿呈現的是白色,南部的碗粿呈現的是醬油色,中間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