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
男
領域類別
醫療類
生卒年
民國10年2月21日~民國106年9月11日(1921~2017)
出生地
河北省正定縣八家莊
生平小傳
焦文魁,河北省正定縣八家莊人,生於1921年2月21日,卒於2017年9日11月。焦文魁父親焦長福(曾名壽亭,號興漢,1897年生),母親焦秦秋(1891年生),婚後生育3子1女,為:文鐘、文魁、文星、文蘭。
焦父任職於平山縣水利局,負責水利工作,母親在家務農。焦文魁求學歷經八家莊國民學堂、休門鎮高級學堂。1937年16歲從休門鎮高級學堂畢業。當時中國陷入內鬥及與日本展開戰爭,兵荒馬亂,家鄉也陷入戰火之中。焦文魁只好跟著友人潘秉堯一起離家,開始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他們跟著國軍第三十二軍移動,時年為1938年,18歲的焦文魁開始一生的軍旅生涯。
隨著軍隊經歷戰場生死,年輕的焦文魁作為後勤支援的工作人員,每每都在槍林彈雨中,幫傷員們包紮、止血,戰爭的磨煉讓他成長為一名熟練的戰場救護員。1940年,焦文魁被派任為陸軍一四二師四二五團衛生隊第三營醫長,1942年奉派至四川黔江三元宮第三衛生人員訓練所受訓3個月,訓練所主任為協和醫院出身的彭達謀博士。短期培訓班的目的,是讓後方醫護人員能學習簡單的醫學常識,以便於在戰場上急救時運用。在這次培訓後,焦文魁軍階晉升至營級上尉軍醫。由於對於完整醫療訓練的渴望,焦文魁決定寫信毛遂自薦,遞交紅十字會總部,表達學習意願。後經紅十字總會的代理盧致德主任及嚴智鐘教授同意,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的「戰時衛生人員聯合訓練所」內訓練。之後,這個訓練所改稱「軍政部戰時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為提升軍中醫護人員素質,乃開辦養成教育,設立軍醫分期教育班及高級護理職業班,招考初中畢業生,施予分期、分科訓練。
1945年,抗日戰爭獲得勝利後,衛生勤務科長徐步安將軍,向軍醫學校推薦焦文魁、李冠群、黃啟祥等三人進修,編入專科部醫學組11期。在軍醫學校第二年,認識在公共衛生學系上班的呂錫英女士,開始一段愛情長跑。
戰後復員,軍醫學校、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軍醫預備團合併復校,於1947年6月1日更名為「國防醫學院」。國共內戰加劇,國民政府陸續搬遷到臺灣,1949年的春天,呂錫英得跟著父親呂世枋到臺灣。此時焦文魁被派到花蓮五十四軍任職,因為時局的動蘯,部隊又是剛遷臺,派令諸多錯誤,所以焦文魁沒有去報到。焦文魁獨自去找孫立人所領導的重迫擊炮十四團駱效賓團長,加入此軍,因為其駐防於屏東縣大武營區,離高雄的呂錫英比較近。
1950年3月19日,焦文魁和呂錫英在屏東市煙酒公賣局禮堂舉行結婚典禮,二人婚後育有2女2子。同年10月,焦文魁調至臺南市小東路三分子的陸軍司令部軍醫院 ,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由於青島實習時相識的外科陸振莊、劉蘊夫婦、眼科馮德壽、楊少雄及內科的李超凡的共同邀約,所以焦文魁才會調動到這裡。此院是原日軍臺南衛戍(陸軍)病院,隨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曾多次改名,焦文魁的人生就此與「八零四」緊緊繋在一起。
為了提高皮膚病的臨床知識,焦文魁透過高雄陸軍第二總醫院外科主任劉青彰介紹,求教於高雄市立醫院羅福獄院長門下。焦文魁每天一早從臺南至高雄,跟羅博士學習臨床治療,同時又利用時間閱讀皮膚病學的專業書籍,讓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段拜師學習的經驗,為焦文魁以後從事皮膚科醫療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臺南陸軍八零四總醫院,原來是有皮膚科上校主任編制,但上級員額縮減後,皮膚科改編在內科裡,焦文魁當時官階為中校,任皮膚科主任。不過,考慮到剛涉入皮膚科領域,及當時已有兩個年幼的女兒,舉家搬遷不易,便放棄升任院長的機會。
1972年2月1日,時任醫療部主任的焦文魁接掌院務成為新任院長。由於焦文魁努力工作,凡事以病患及醫院員工為先,獲得全院官兵職工的接納,並以個人臨床研究成果應用於患者,建立地方的知名度,社會大眾也很支持。又首先推動醫院環境優化,讓醫院同仁及病患可以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工作與就診,施行醫院公園化廣植花木。八零四醫院擴編成總醫院後,除新增院舍容納更多病患,院區東部尚有一大塊開闊的空地,為提升陸軍的救護能力,1973年八零四總醫院設立直升機停機坪。空中醫療垂直救援中心標誌著軍中緊急救護中心達到新的里程碑。同年12月31日焦文魁晉升為陸軍少將。
焦文魁在愛民助民方面,始終為嘉南平原清貧民眾所稱頌,積極解決偏遠地區醫療缺乏困境,親自率醫療服務隊,深入山區,熱忱展開義診工作,免費為貧病民眾施藥。焦文魁曾親口說過:「軍醫院藥物也是國家資源,與其放到過期,不如利用週末進行義診,讓國家資源也能用於民眾身上。雖可能因為藥品數量減少而引來盤點查察,但若是用於正確的好事,不用怕擔當責任問題。」這正是焦文魁所秉持的「用權力幫助人,而非用權力刁難人。」
焦文魁擔任院長任內,積極參與臺南市政的發展,和市府間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八零四醫院提供市民醫療義診救助或協助重大疾患赴北榮就醫;市府則在醫院修繕過程的施工材料及工程補助,盡力支持。據臺南市文獻委員會陳奮雄委員表示,焦文魁就是因為融入在地,所以與市府關係良好。1979年,焦文魁獲臺南市議會頒發榮譽證(南市榮證字第001號),為「臺南市第一號榮譽市民」。
焦文魁任院長任內,因為與地方關係良好,企業家多半慨捐金錢或物資來感謝八零四醫院醫療職工,如:鞋業大王蘇清祿捐贈醫護人員膠鞋、臺南市東區扶輪社副社長顏禎祥以個人名義捐款協助修繕環境、而中藥實業家楊家寶先生更捐贈40萬新臺幣給八零四總醫院,作為新建圖書館的資金。1974年,圖書室完工落成,稱為「家寶醫學研究室」,目前此棟建築為力行校區內八零四醫院時期的唯一建物。
1979年2月,焦文魁卸下院長職務,正式退居幕後。1983年焦文魁退休,在南門路開設「焦文魁皮膚專科診所」。焦文魁對於貧困窮人們診治,從不分低收入戶或是窮困的退伍軍人,都會一樣的為他們診療用藥。家屬焦國平表示,父親常囑咐病人,錢不夠沒關係,只要治療有效,一定要繼續治療。因而慕名求治的病患一批又一批地來到診所,10坪大的診所經常坐滿患者,坐不下的就到門外站著等,一天下來看超過百位病患是常事,工作相當繁重。文魁診所在為無數病患服務10年之後,年過七旬的焦文魁宣佈正式退休,不再從事皮膚病診治。他帶給那些病患的溫暖和關愛,都留在人們的心中。焦文魁於2017年9月11日辭世,享壽97歲。
焦父任職於平山縣水利局,負責水利工作,母親在家務農。焦文魁求學歷經八家莊國民學堂、休門鎮高級學堂。1937年16歲從休門鎮高級學堂畢業。當時中國陷入內鬥及與日本展開戰爭,兵荒馬亂,家鄉也陷入戰火之中。焦文魁只好跟著友人潘秉堯一起離家,開始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他們跟著國軍第三十二軍移動,時年為1938年,18歲的焦文魁開始一生的軍旅生涯。
隨著軍隊經歷戰場生死,年輕的焦文魁作為後勤支援的工作人員,每每都在槍林彈雨中,幫傷員們包紮、止血,戰爭的磨煉讓他成長為一名熟練的戰場救護員。1940年,焦文魁被派任為陸軍一四二師四二五團衛生隊第三營醫長,1942年奉派至四川黔江三元宮第三衛生人員訓練所受訓3個月,訓練所主任為協和醫院出身的彭達謀博士。短期培訓班的目的,是讓後方醫護人員能學習簡單的醫學常識,以便於在戰場上急救時運用。在這次培訓後,焦文魁軍階晉升至營級上尉軍醫。由於對於完整醫療訓練的渴望,焦文魁決定寫信毛遂自薦,遞交紅十字會總部,表達學習意願。後經紅十字總會的代理盧致德主任及嚴智鐘教授同意,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的「戰時衛生人員聯合訓練所」內訓練。之後,這個訓練所改稱「軍政部戰時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為提升軍中醫護人員素質,乃開辦養成教育,設立軍醫分期教育班及高級護理職業班,招考初中畢業生,施予分期、分科訓練。
1945年,抗日戰爭獲得勝利後,衛生勤務科長徐步安將軍,向軍醫學校推薦焦文魁、李冠群、黃啟祥等三人進修,編入專科部醫學組11期。在軍醫學校第二年,認識在公共衛生學系上班的呂錫英女士,開始一段愛情長跑。
戰後復員,軍醫學校、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軍醫預備團合併復校,於1947年6月1日更名為「國防醫學院」。國共內戰加劇,國民政府陸續搬遷到臺灣,1949年的春天,呂錫英得跟著父親呂世枋到臺灣。此時焦文魁被派到花蓮五十四軍任職,因為時局的動蘯,部隊又是剛遷臺,派令諸多錯誤,所以焦文魁沒有去報到。焦文魁獨自去找孫立人所領導的重迫擊炮十四團駱效賓團長,加入此軍,因為其駐防於屏東縣大武營區,離高雄的呂錫英比較近。
1950年3月19日,焦文魁和呂錫英在屏東市煙酒公賣局禮堂舉行結婚典禮,二人婚後育有2女2子。同年10月,焦文魁調至臺南市小東路三分子的陸軍司令部軍醫院 ,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由於青島實習時相識的外科陸振莊、劉蘊夫婦、眼科馮德壽、楊少雄及內科的李超凡的共同邀約,所以焦文魁才會調動到這裡。此院是原日軍臺南衛戍(陸軍)病院,隨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曾多次改名,焦文魁的人生就此與「八零四」緊緊繋在一起。
為了提高皮膚病的臨床知識,焦文魁透過高雄陸軍第二總醫院外科主任劉青彰介紹,求教於高雄市立醫院羅福獄院長門下。焦文魁每天一早從臺南至高雄,跟羅博士學習臨床治療,同時又利用時間閱讀皮膚病學的專業書籍,讓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段拜師學習的經驗,為焦文魁以後從事皮膚科醫療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臺南陸軍八零四總醫院,原來是有皮膚科上校主任編制,但上級員額縮減後,皮膚科改編在內科裡,焦文魁當時官階為中校,任皮膚科主任。不過,考慮到剛涉入皮膚科領域,及當時已有兩個年幼的女兒,舉家搬遷不易,便放棄升任院長的機會。
1972年2月1日,時任醫療部主任的焦文魁接掌院務成為新任院長。由於焦文魁努力工作,凡事以病患及醫院員工為先,獲得全院官兵職工的接納,並以個人臨床研究成果應用於患者,建立地方的知名度,社會大眾也很支持。又首先推動醫院環境優化,讓醫院同仁及病患可以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工作與就診,施行醫院公園化廣植花木。八零四醫院擴編成總醫院後,除新增院舍容納更多病患,院區東部尚有一大塊開闊的空地,為提升陸軍的救護能力,1973年八零四總醫院設立直升機停機坪。空中醫療垂直救援中心標誌著軍中緊急救護中心達到新的里程碑。同年12月31日焦文魁晉升為陸軍少將。
焦文魁在愛民助民方面,始終為嘉南平原清貧民眾所稱頌,積極解決偏遠地區醫療缺乏困境,親自率醫療服務隊,深入山區,熱忱展開義診工作,免費為貧病民眾施藥。焦文魁曾親口說過:「軍醫院藥物也是國家資源,與其放到過期,不如利用週末進行義診,讓國家資源也能用於民眾身上。雖可能因為藥品數量減少而引來盤點查察,但若是用於正確的好事,不用怕擔當責任問題。」這正是焦文魁所秉持的「用權力幫助人,而非用權力刁難人。」
焦文魁擔任院長任內,積極參與臺南市政的發展,和市府間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八零四醫院提供市民醫療義診救助或協助重大疾患赴北榮就醫;市府則在醫院修繕過程的施工材料及工程補助,盡力支持。據臺南市文獻委員會陳奮雄委員表示,焦文魁就是因為融入在地,所以與市府關係良好。1979年,焦文魁獲臺南市議會頒發榮譽證(南市榮證字第001號),為「臺南市第一號榮譽市民」。
焦文魁任院長任內,因為與地方關係良好,企業家多半慨捐金錢或物資來感謝八零四醫院醫療職工,如:鞋業大王蘇清祿捐贈醫護人員膠鞋、臺南市東區扶輪社副社長顏禎祥以個人名義捐款協助修繕環境、而中藥實業家楊家寶先生更捐贈40萬新臺幣給八零四總醫院,作為新建圖書館的資金。1974年,圖書室完工落成,稱為「家寶醫學研究室」,目前此棟建築為力行校區內八零四醫院時期的唯一建物。
1979年2月,焦文魁卸下院長職務,正式退居幕後。1983年焦文魁退休,在南門路開設「焦文魁皮膚專科診所」。焦文魁對於貧困窮人們診治,從不分低收入戶或是窮困的退伍軍人,都會一樣的為他們診療用藥。家屬焦國平表示,父親常囑咐病人,錢不夠沒關係,只要治療有效,一定要繼續治療。因而慕名求治的病患一批又一批地來到診所,10坪大的診所經常坐滿患者,坐不下的就到門外站著等,一天下來看超過百位病患是常事,工作相當繁重。文魁診所在為無數病患服務10年之後,年過七旬的焦文魁宣佈正式退休,不再從事皮膚病診治。他帶給那些病患的溫暖和關愛,都留在人們的心中。焦文魁於2017年9月11日辭世,享壽97歲。
資料出處
1.焦文魁,〈我在貴州圖雲關與安順習醫的經歷〉,收於《林可勝追思論文集》,臺北:梁序穆暨許織雲教授基金會,2020,頁200~217。
2.家屬焦國平口述,訪談日期:2022年10月10日。
3.焦國平撰,〈文魁回憶錄(一)~(十一)〉,網址:https://medium.com/@howard_1217/%E6%96%87%E9%AD%81%E5%9B%9E%E6%86%B6%E9%8C%84-%E4%B8%80-%E6%B5%81%E9%9B%A2%E7%AB%A5%E5%B9%B4-7223eb7a8061。擷取日期:2022年9月10日。
4.陳奮雄、鄭道聰口述,2022年11月23日。
2.家屬焦國平口述,訪談日期:2022年10月10日。
3.焦國平撰,〈文魁回憶錄(一)~(十一)〉,網址:https://medium.com/@howard_1217/%E6%96%87%E9%AD%81%E5%9B%9E%E6%86%B6%E9%8C%84-%E4%B8%80-%E6%B5%81%E9%9B%A2%E7%AB%A5%E5%B9%B4-7223eb7a8061。擷取日期:2022年9月10日。
4.陳奮雄、鄭道聰口述,202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