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河

筆名
愁人
別名
藝名:文夏
性別
領域類別
藝術類
生卒年
昭和3年5月20日~民國111年4月6日(1928~2022)
出生地
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今臺南市麻豆區)
生平小傳
王瑞河,臺語創作歌手,藝名「文夏」,筆名「愁人」,昭和3年(1928)5月20日生,卒於民國111年(2022)4月6日。文夏出生於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為家中老二,父親沈麗水、母親王錦,由於父親入贅王家時曾約定第二個兒子要從母姓,延續王家香火,所以文夏從母姓「王」。1968年與林惠美(藝名文香)結婚,婚後育有1女。
沈麗水原先在麻豆經營「合山銀樓」,昭和8年(1933)舉家搬遷至臺南市,改經營布行買賣。王錦為了協助夫婿布行,赴日本文化裁縫女學校 學習裁縫1年,結業回臺後,將布行更名為「文化布行」,並開設「文化洋裁店」替鄉親縫製衣裳,還成立「文化洋裁補習班」進行教學。文夏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所以他才說:藝名來源就是母親的文化洋裁店。「文化」日語發音「ぶんか」,與臺語音「文夏」相同,所以藝名才取「文夏」。
由於父母親皆是基督徒,所以文夏出入教會,從小就加入唱詩班。舉家搬到臺南市後,文夏就讀「港公學校」(今協進國小),那時候定居日本的叔叔回臺灣,聽到文夏在唱詩班唱歌後,深覺這孩子有音樂天份,所以在叔叔的介紹下,公學校畢業後,赴日到東京讀中學,跟隨知名的音樂家宮下常雄學習聲樂、作曲以及吉他、鋼琴等樂器。
1945年二戰後,文夏回到臺南,就讀臺南高級商業學校,與就讀臺南高級工業學校的許文龍,在假日集合二校的樂團一起玩樂器、唱歌,常受學校派出在市政府或公家機關的活動上演出,很受歡迎。高商畢業後,自組「BUNKA夏威夷樂團」,也加入「臺南民響樂團」、「亞羅瑪樂團」等,持續投入自己喜歡的音樂活動。當時在「BUNKA夏威夷樂團」的演出,受到了亞洲唱片蔡文華的賞識,1955年錄製了2片4首歌(1片2首歌)78轉的唱片,歌曲為:【漂浪之女】(文夏作曲、許丙丁作詞)、【運河悲歌】(文夏作詞作曲)、【南國的賣花姑娘】(日本曲、許丙丁作詞)、【港邊惜別】(吳成家作曲、陳達儒作詞)。這幾張唱片逐漸受歡迎,歌手文夏也廣為人知。
1957年,文夏在作曲家黃敏的建議下,把學生文香、文鶯、文雀組成第一代的「文夏三姊妹」樂團。後來加入文鳳,改成「文夏四姊妹合唱團」,錄製許多張唱片,四處登臺巡迴演唱。這可以說是臺灣流行樂壇的第一個少女流行樂團,其中文香也在日後成為文夏的妻子。
1962年,文夏和四姊妹首次主演歌唱片【臺北之夜】,電影與歌曲都大受歡迎,是當年最賣座的臺語片,文夏在這時候成為影歌雙棲明星。由於電視逐漸成為娛樂休閒的主流,新聞局長丁懋時 提出規定1天只能出現2首臺語歌曲,使得歌手想要曝光只能另闢蹊徑。文夏自己說,拍電影是為了能推廣唱片、辦演唱會,電影主角可以隨片登臺,加上全臺巡迴演唱,帶動歌唱片潮流。在1962到1972年間,文夏平均每年拍攝1部臺語歌唱片,共主演了11部電影,加上巡迴演出,他紅遍寶島,成為著名的臺語男歌星,也奠定了「寶島歌王」的地位。
戰後臺灣的流行歌曲編寫上,由於許多臺灣人受日本教育,歌曲大多改編自日本曲。文夏自己也說過,一來是成本因素,二來是民眾較為熟悉能快速接受。只是改寫日本曲這樣的方式,並沒有獲得執政當局的認可,所以文夏許多歌曲受到政治介入審查而禁唱。事實上,歌曲禁唱這種政治禁令,自日治到1990年代都持續發生。只是對於戰後臺語歌曲因為日本曲風而被禁,文夏認為:臺語歌遭壓制禁唱,又不願妥協改唱國語歌,所以後來乾脆選擇不上電視節目,自我放逐到日本走唱。結果又因他的日語太標準,聽眾不相信文夏是臺灣人,要文夏唱他們聽不懂的臺語歌。文夏的臺語歌被官方禁止,卻又在民間極度走紅,成為他演藝生命中重要的經歷,創作或傳唱的歌曲共有99首歌被列為禁歌,為臺灣歌壇第一人。
文夏一共錄製過大約1,200首臺語歌曲,他的音樂人生,幾乎等同臺語歌的全盛時期。創作力豐沛的文夏,到了晚年仍持續創作,2003年自譜詞曲寫下象徵族群融合的〈大臺灣進行曲〉,被尊稱為「臺灣音樂國寶」。2005年舉辦「文夏夢幻演唱會」,巡迴全國演出,並於2016年出版了自傳《文夏唱(暢)遊人間物語》。
2004年,文夏獲頒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國寶級藝人獎章,2011年榮獲第2屆金音創作獎傑出貢獻獎,2012年榮獲第23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2020年獲頒第24屆臺北文化獎特別獎。2022年4月6日晚間,因器官衰竭於睡夢中辭世,享壽94歲。
資料出處
1.郭麗娟,《南方尋樂記(1)》,2015,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呂鈺秀、徐玫玲、陳麗琦、溫秋菊、顏綠芬主編,《臺灣音樂百科辭書》,2009,臺北:遠流出版社。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