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崑濱

別名
崑濱仔、三八伯
性別
領域類別
技術類
生卒年
昭和3年12月12日(1928)~民國110年2月20日(2021)
出生地
臺南州新營郡後壁庄菁寮(今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
生平小傳
黃崑濱為全臺灣知名度最高的農民,生於昭和3年(1928)12月12日,卒於民國110年(2021)2月20日,享壽94歲。父親黃國昌是後壁菁寮人,母親黃楊品是後壁魚寮人,育有7男3女,黃崑濱為家中長子。
父親黃國昌除務農外,更好經商,參與社會事務,曾擔任過保正,所以農稼之事,常常是黃崑濱帶著弟妹們下田工作。黃崑濱就讀菁寮公學校畢業,後考入嘉義專修工業學校機械科,聰慧的黃崑濱在校成績都相當不錯。畢業後北上應徵機械公司,入取通知信幾次寄到家中,皆被父親偷藏起來,黃崑濱知道父親意在由他負擔農田生產。身為家中長子的他,沒有怨言的一肩挑起重擔,負責繁瑣沈重的農事及經營豐昌雜糧行。而身為長兄的他,卻鼓勵成績優異的弟妹們,去追求自己的成就。
民國38年(1949)黃崑濱21歲與許崇娥(白河仙草埔人)結婚,婚後19年才生子,2人育有1子1女:豐緒、意晴。對於孩子的未來,他的觀念也是跟對待弟妹們一樣,希望能離開菁寮去開創新的天地。
黃崑濱的生活其實就如多數人理解的農民,生活是再平凡不過,敬天畏地,對自然存有一股虔誠的信仰,所以生活農忙從整地、育苗、放水、插秧、除草、除蟲、施肥、噴藥、收割、曬乾、去殼,下田的事多半是這樣煩瑣也單調重複,收成後然後再將米糶出。黃崑濱與一般農民稍不一樣的是他要經營豐昌商店,將五穀雜糧糴入後,以車輛運送到嘉義、白河、鹽水、新營等地販售。
個性上,黃崑濱是相當樂觀且積極,很有智慧幽默的化解生活中的每個不順遂,尤其遇到老婆生氣碎念時,總是傻憨帶有智慧的應對,這一部分在2004年上映的紀錄片《無米樂》中,可以看到他淳樸、無欲、樂觀、敬畏天地的生活智慧,樸實帶有真智慧的農民人格特質,讓他深受觀眾的喜愛,一躍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農民。其實黃崑濱不只是許多人口中的「崑濱伯」,充滿智慧的鄉村老者形象才是真正感動很多人的地方。若從他的成長經歷來看,在日本時代畢業於嘉義專修工業學校的崑濱伯,其實也是讀書人,更時代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用現在最流行話語來看,他是個「務農文青」。這種刻苦耐勞兼具懂得很多人生智慧的老農模板,在紀錄片上映後,使得他受到許多單位的邀請,參與各種政策的宣傳。
2006年黃崑濱與芳榮米廠一同參加農糧署建置稻米產銷計畫,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並建立生產履歷,從土壤檢測、插秧、施肥、用藥,其間還有疏草、疏苗到收割,都一一記錄,建立起良好的產官學合作機制。同年黃崑濱種植益全香米(台農71號品種)參加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得到稻米品質的冠軍。
為了提升農民的成長,他更將稻米品質競賽獎金100萬元捐出,成立「無米樂稻米促進會」,提供獎金鼓勵提升品質及保存傳統農村文化的農民,並致力米質提升技術之研究與推廣,協助促進在地米食推廣以及社區觀光發展。他生前說過,要種出一種好米,讓社會大眾都會喜歡吃米。因為這些理念及作為,慢慢影響了民眾對於食育的重視,提升農民的自我價值提升,由於這些因素,崑濱伯在2007年獲選入十大經典神農暨模範農民。
崑濱伯冠軍米的成功,從他生活裡一本本泛黃筆記,可以看得出得獎的關鍵。他鉅細靡遺地天天記載著耕種的觀察與心得,例如:天候溫度與施肥的種類、肥料磷酸鉀比例拿捏、灌溉水的EC值、酸鹼值檢測及從葉色判斷氮肥的用量等,都是在他日日手寫的筆記中累積,觀察經驗加上學理實作,細心修正自己種植的方法,造就他種出西部平原的冠軍米。女兒黃意晴提到:這份腳踏實地的認真、不斷學習和研究的精神,是崑濱伯終身不輟的生活樂趣,也是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座右銘。
黃崑濱因為個性堅毅淳樸,深感農業的衰退,本於初衷於喚醒國人熱愛土地,結合芳榮米廠、無米樂稻米促進會共同倡議「品種、品牌、品質」策略,悉力於農業的農民形象。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協助下,推出「無米樂益全香米」品牌,以無米樂紀錄片當中的農村精神為核心,重新建構一個屬於在地的稻米品牌。而這品牌的建立,正是契作農民黃崑濱、芳榮米廠等公同努力建構起來的成果,除了提升農民形象及增加銷售價值之外,無米樂稻米促進會更致力規劃菁寮、長短樹社區、墨林、仕安等社區的農村再造,營造無米樂稻米文化體驗園區,可實際體驗插秧、收割的耕田之樂;推出深度的農村社區小旅行,推廣米食文化。這一系列的作為,吸引各地緬懷鄉村風情的旅遊客,也大大推銷臺南在地的鄉村文化。因此,在2016年12月,黃崑濱以農民身份,獲蔡英文總統延聘為國策顧問。
2020年5月,因罹患感冒一病不起,當時總統蔡英文還特地南下探視,但病情未見好轉。2021年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九)15時16分在臺南後壁住家過世,享耆壽94歲。
資料出處
1.長女黃意晴、芳榮米廠張美雪女士口述。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編,《2007年十大經典神農暨模範農民專輯》網路書籍,無頁碼。https://ebook.afa.gov.tw/afa/ebook5_25/mobile/index.html#p=83
3.《台肥季刊》2017年7月號,https://www.taifer.com.tw/PublicationArticleDetailC004000.aspx?Cond=9ad8533d-0d92-4faa-b95a-4730477e6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