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

別名
字:柏年、號:一興儒
性別
領域類別
宗教類
生卒年
大正9年12月24日(1920,農曆11月15日)~民國103年4月7日(2014,農曆3月8日)
出生地
臺南州東石郡布袋庄(今嘉義縣布袋鎮)
生平小傳
王壽,字「柏年」,號「一興儒」,嘉義縣布袋鎮人,祖籍福建省南安縣長萍鄉四十四都。父王老撑,母許弋,2人育有2女6男,王壽排行第五。王壽生於大正9年12月24日(1920,農曆11月15日)~民國103年4月7日(2014,農曆3月8日),享壽95歲。
根據長子王寶宗口述:王壽出生時,王老撐認為家中男丁相聚,如雀鳥一巢,原擬命名為「巢」(岫),戶口登記時,因「巢」(岫)與「壽」(siū)臺語同音而字意較佳,故登記名為「王壽」。王壽與屏東市邱鸞嬌於1945年結為連理,育有3子:寶宗、秋華、寶貫,王寶宗為企業家、王秋華曾任立德管理學院學務長、王寶貫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數理組),3子皆事業有成。
王壽幼年入漢學私塾研讀四書五經,昭和8年(1933)畢業於「布袋公學校」,以優異成績考上「朴子公學校高等科」,但因家貧而放棄。中斷學業後,王壽學習成為電線技工,進而考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擔任雇工,後考入嘉義專修工業學校 。嘉義專修工業學校畢業後,由臺南州知事甄選加入日軍擔任軍伕,赴新加坡加入戰場。
退伍後,王壽思考己身電信技工專長及經驗,同時學習工程承包及管理,成立「天源營造廠」,自己負責建築設計與建料採購,並經營砂糖、咖啡、油漆原料等販售。1946年為擴大咖啡銷售,前往上海經商,但因載運咖啡豆的貨船遇颱風翻覆沈沒,損失慘重,為生涯一大挫折。
民國36年(1947)5月王壽與二哥王炎前往義竹翁青草先生的聖堂,聆聽蘇秀蘭講道。王壽心受觸動後,8月22日於布袋鎮大寮家中開設「信民堂」始積極辦道。民國38年(1949)師母孫慧明交付重任,信民堂成為寶光玉山一脈之傳承。
戒嚴時期(1949~1987),自民國40年(1951)起,政府就開始取締一貫道,首先是由臺灣保安司令部下令查禁,並由行政院認可。各界及媒體出現指控一貫道為邪教鴨蛋教,後雖有鄭邦卿、陳志浩、張培成3位一貫道人士代表提出辯駁,但一貫道發展快速及組織網絡緊密,政府卻無意客觀來瞭解一貫道的實際情形,是以很快觸動國家安全的疑慮,政治考量的查禁動作頻繁,常以羅織入罪的方式來取締入獄。
因為這樣的政治及社會氛圍對一貫道傳教相當不利,是以傳道須以另一種方式來運作。民國40年(1951)王壽於高雄中學斜對面成立雜貨舖「天一行」;民國41年(1952),與侯東平總點傳師、蕭順正副總點傳師、黃江河副總點傳師等合夥在鳳山開設「天源醬油工廠」,並設立「天源聖堂」;民國42年(1953)「天法醬料工廠」正式營業,同時設立「天法聖堂」;民國51年(1962),「天彰油廠」設立,這些公司、工廠的職工可能也是道親,所以可發現這時期的傳道與商業發展相當緊密,以商養道、藉商弘道方式來發展道務,遍佈全臺各地。在政府強力查禁下,一貫道乃被迫於民國52年(1963)6月10日宣佈解散。
民國55年(1966)王壽依據政府民生育樂的政策,以儒家禮樂教化為核心,將一貫道的教義與之結合,開設:四書五經研究班、道學研究班、佛學研究班、書法班、國畫班、插花班、幼兒教育班、素食推廣烹飪班、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班等,以生活化道德推廣為主要傳道聯繫方式。為實踐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在全臺各地廣設慈善功德會,推行慈善教化工作。從民國58年(1969)起,各地陸續成立公共道場,結合政府鼓勵推廣的社會教育與慈善工作結合,落實修道理念。
民國62年(1973)大善者周尤合理信士將其夫周德川先生於南化玉山村山坡地遺產捐獻,於是王壽籌備建設「寶光塔」,讓在道場捨身辦道之清修人員過世後,有歸根受祭祀之處。民國64年(1975),寶光塔在道親胼手胝足下落成。隔年起,每年節氣清明時,舉行「祭祖大典」,緬懷先人恩德,履現儒教慎終追遠的孝道思想。
民國65年(1976)12月5日清晨6時,調查局以王壽「稱王稱帝」企圖,至開元路家中搜查並且以叛亂嫌疑將其逮捕。為期10個月的偵訊拘押後,雖罪證不足,警備總部仍於民國66年10月20日,裁定「感化教育」移交土城仁愛教育實驗所3年。政府雖聲稱嚴加取締一貫道「邪教」,雖然一再有信徒被各地警察機構裁處拘留,但幾乎沒有信徒因信奉一貫道而遭到法院以刑法判刑確定。
民國69年(1980)王壽出感化所後,並未怨懟攻訐政府,反而以道場資源配合政府地方政策,爭取雙贏,民國73年(1984)王壽和寶光玉山共7位代表以天道名義,向內政部申請立案,但遭到退回。直至民國77年(1988)3月5日,終於在大香山慈音巖合法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民國75年(1986)王壽獲選全國模範父親。民國84年(1995)由總統李登輝(兼國民黨主席)親自頒發華夏獎章;民國87年(1998)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民國88年(1999)榮獲八德獎;民國93年(2004)政府以白色恐怖賠償王壽之受政治壓迫。
王壽在發展道務過程,有幾個特色:(一)信仰提升教育化:一貫道爭取政府合法過程,並以行動配合社會安定,於民國76年(1987)起,工作更加積極與教育落實,每年固定舉辦「喜捨清修班」、「與道同行」、「五年一貫學制」、「三年制研究班」、「小天使夏令營」、「高國中夏令營」、「大專暨聖務人員傳燈營」、「長青成長營」、「點傳師進修」、「五元及第讀經會考」、「講道人員評鑑」……等,務使修辦人才理念正確、道親素質提升。落實其主張的「家庭佛堂化、生活修道化、傳道普遍化、真理科學化」的入世修行(二)儀軌儒教化:藉由禮樂合一的表現呈現孔孟仁義精神。道場禮儀規範由首任處長前黃昭榮總點傳師費神研擬制定。玉山寶光聖堂每年春季祭祖大典及每三年一次的秋季祭天大典,司禮處負責祭典禮儀、禮生研習,研擬一套後台工作須知,讓每年的祭典都能順利圓滿完成。為使各分會、地區的聖道禮儀一致,司禮處每年舉辦「點傳師聖道禮儀研修班」、「壇主人才聖道禮儀研習班」、「辦道操持進修班」等。並因應道場中婚喪喜慶的禮節需求,研制適合道場的禮儀,讓道化禮儀不只表現於祭典儀式,更深入日常生活中的禮節規範。民國72年(1983)創立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聖樂團,首先自臺南孔廟以成書院延請樂師,後由道親李火生執教,持續至今。(三)組織體系制度化:王壽受留美的兒子王秋華建議組織重整規劃,打破道場固有籓籬,並將寶光玉山組財團法人化。除行政組織外,並設公關處、海外處等,擴大推廣教務。
回顧王壽一生,由於推展教務因素,長年定居臺南市,長年在臺南市推動以信仰道德教化人心,並因建設南化玉山寶光聖堂,往來者眾,影響本市甚鉅。民國90年代後期,王壽將道務推展的重任交付王寶宗,民國103年(2014)王壽仙逝,享壽95歲。
資料出處
1.玉山寶光聖堂編,《敬畏天命:一貫道寶光玉山王壽老前人》,自費列印未出版。
2.玉山寶光聖堂網站,2021年11月參考http://holyglorytemple.org/photographs
3.唐亦男,《悠遊文哲之間:唐亦男學術著作集》(2019,臺南:成大出版社),頁150~152。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