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明

筆名
羊子喬
性別
領域類別
文學類
生卒年
1951年5月4日─2019年8月30日
出生地
臺南縣蕭壠社北頭洋部落(今臺南佳里)
生平小傳
平埔詩人羊子喬
作家羊子喬,本名楊順明,1951年生於臺南佳里,為西拉雅平埔族人亦是鹽分地帶作家,作品類型泛及詩、散文及評論,為著名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研究先驅者之一。

羊子喬一生歷任出版社、報社、地方政府及臺灣文學館等不同領域,其文學成就以蒐集戰前臺灣文學史料及編輯論述能力,最受肯定。文學評論家李瑞騰表示,羊子喬對日治時期文學作品的分析見解,以及對於臺灣文學史料的論述能力,在同儕間是前行者,也是領航者。

羊子喬在高中之前都未離開北投洋部落,從小對神怪小說、通俗文學愛不釋手,《封神榜》、《西遊記》、《薛丁山征西》,許丙丁的《小封神》百看不厭,初中時就與兩名友人自封為「北頭洋三怪士」,不羈性格已見端倪。

60年代的臺灣農村普遍窮困,羊子喬卻有著倍受寵溺的童年,家中經營汽水工廠,身為家族中的長孫,被祖父視若珍寶,別人家的孩子可能連飯都吃不飽,他卻每天有零用錢可花。

1967年,這名17歲的部落少年,已展現對於文學的心志,一生寫了六百多首詩。就讀北門高中一年級時,羊子喬以筆名「逸明」在《青年天地》發表他第一首詩作開啟寫作之路。同年他參加救國團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臺南市分會,並與文友創辦油印詩刊《詩苑》。

1969年正式以筆名「羊子喬」闖蕩文壇,並與同好在佳里創辦《欣欣文藝》雙月刊,擔任主編,雖然僅僅發行兩期,卻更加堅實他不渝的文學志向。

他在高中時期偶然得知自己原來是平埔原住民,從此,尋根探源就成為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動力來源。在〈飛番墓〉一詩中,描寫善跑族人程天與:「默默地站成一座墓碑」,此詩寫平埔的運命也寫詩人自我對於文學的堅定追求,即便無人聞問也不改其志。

高中畢業大學聯考失利,羊子喬北上補習準備重考,結識了多位志趣相同的藝文同好,就此文人性格大爆發,泰半時間都花在聽演講、談詩、看戲及飲酒。

1971年,他與吳德亮、李男、王健壯等12人,組成「主流詩社」,發行詩刊,生活重心都在文學。他在一次受訪中坦承那時都沒去上課,二度大學落榜後,羊子喬接到兵單,被分發到馬祖服兵役。首部散文作品《太陽手記》,幾乎都是在一年八個月的軍旅生涯中完成。

1974年,24歲,退伍後終於如願考上東吳中文系。隔年5月,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一年級的羊子喬,出版第一本詩集《月浴》,奠定其詩人的身份。但此時期的作品以抒發其浪漫情懷成份居多,多為詩人青春感懷之作。

臺灣文學意識萌發
1976年是羊子喬的臺灣文學意識的啟蒙元年,「大漢出版社」的黃勁連在佳里舉辦南瀛文藝營,邀請張良澤演講,並找來文壇大老楊逵、吳濁流參與座談,羊子喬從此對日治時期臺灣文學感到興趣,並結識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的張恆豪,兩人聯手展開串尋找老作家、日治時期刊物的行動,並開始書寫光復前的文學評論。

張恆豪在悼念文章〈今夜,來入夢吧!〉追憶這段文學尋根的經歷,當時尚未解嚴,日治時期作家多數因為經二二八事件,深恐輕言賈禍,不願重提往事。所幸在前輩作家郭水潭的帶領下,羊、張兩人憑著一股青春熱血,登門拜訪,讓作家們逐漸打開心扉;30年不談日治時代臺灣文學的黃得時借出整套的《南音》雜誌、廖漢臣將文學掌故全數相告、在王昶雄位於臺北中山北路巷子的家中吃飯喝酒、與文評家吳松谷更是一見如故,是這樣的苦心孤詣,終於為戰前臺灣文學留下了歷史線索。

這段親炙臺灣戰前作家的過程,成就多年後羊子喬書寫日治時期詩作的相關論述,集結為《蓬萊文章臺灣詩》一書,1983年出版,啟發不少年輕學子對於戰前臺灣文學的興趣。

投身文學編輯大業
也由於這段經歷,羊子喬於1979年進入遠景出版社工作,與林瑞明共同編輯《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包括小說8卷、新書4卷,「沈埋數十年的文學遺產,得以重見天日,這是從事研究光復前臺灣文學的第一塊基石。」羊子喬如此自我定位。

但或許是性格過於耿直,也可能是機運不佳,羊子喬的文學事業開展得並不順遂,在離開遠景出版社後,他陸續到翡翠月刊、自立晚報工作,自立報系易主後,擔任立法委員彭百顯的國會助理、接著隨彭前往南投縣政府任縣長辦公室主任,兼南投縣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協助南投推動地方文化事務,任內也都頗有建樹,但工作多屬專案性質,彭百顯連任失利後,中年的他面臨失業的窘境,一度靠打工接案過日子。

詩集獲獎綻放光芒
1995年,羊子喬的《三十年詩選》成為第三屆「南瀛文學獎」的得主,耕耘詩壇30年終於獲得肯定。

2005年,55歲的羊子喬決定重返校園,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與語言文學研究所,以他在文壇的資歷,連授課老師都對他敬畏有加。2007年他取得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由春暉出版社出版。

闖盪文壇多年,57歲才拿到碩士學歷,原來想要繼續攻讀博士,因故無緣晉級,他為此一度感到落莫不平。2008年他應徵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因資格不符未成,所幸隔年即順利任職,由於是助理研究員,當時的館長為鄭邦鎮還擔心太委屈他了,他在館內負責辦理臺灣文學獎等相關業務,以其文壇資歷及豐沛人脈,處理這項工作游刃有餘,頗受好評,於2016年5月順利退休。

對於羊子喬的詩文造詣,主編《羊子喬集》的彭瑞金直言,「不虛偽的說,他的詩並沒有太多可以讓人盪氣迴腸的著名詩篇。但他的文學研究和論述功力,放在同齡層的學者的述作中,還是很多人難以匹比的。」羊子喬在文學研究上的實力,他與李瑞騰都予以高度肯定。

從臺灣文學館退休後的羊子喬,本想可就此安享餘生,卻不敵病魔來擾,2019年8月30日他因腎癌病逝臺北。

羊子喬的文學成就耀眼,除參與重要的文學編輯工作,另外還有評論、散文及詩集;身後的文物包括藏書、信件、相片、隨筆手稿等等,均捐贈給他最後任職的機構─國立臺灣文學館永久典藏,為他的文學人生畫下完美的句點。
資料出處
2010羊子喬作/彭瑞金編,《羊子喬集》,臺南:臺灣文學館
2007呂美親,〈傲骨前行─北頭洋作家羊子喬〉,臺北:文訊265
臺灣文學研究人力論著目錄資料庫網站
http://www3.nmtl.gov.tw/researcher/researcher_detail.php?rid=012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