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伊莉莎白

別名
Elizabeth Blackburn Ferguson、Elizabeth Blackburn Christie、Elizabeth Christie、Christie、宋牧師娘、伊利莎白醫生、宋忠堅牧師娘、伊利沙伯、宋以利
外國人原名
Dr.& Mrs. Elizabeth Christie Ferguson L.R.C.P. & S., Edin.
性別
領域類別
醫療類
生卒年
1868年4月3日-1901年1月17日
出生地
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
生平小傳
◎第一位來臺外籍女醫師 遠渡重洋行醫傳道

宋.伊莉莎白醫師,原名Elizabeth Blackburn Christie,1868年4月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父親John Christie曾任醫師助理,後來擔任藥師。母親是Anne Margaret McAra Soutar。宋.伊莉莎白排行長女,下有三名弟弟,David、John Cairns、James Souter。
宋.伊莉莎白自幼天資聰穎,五歲已會閱讀。受到父母栽培,十九歲入醫學院習醫五年。二十四歲時,以第一名畢業,取得愛丁堡皇家內外科醫學院開業執照(Licentiate of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 and Surgeon, Edinburgh,簡寫作L.R.C.P. & S., Edin.),以及當時蘇格蘭三所皇家醫學院,即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Edinburgh)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dinburgh)和格拉斯哥皇家內外科醫學院(Faculty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Glasgow )聯合頒發的三重醫學學歷 (The Triple Qualification,簡稱TQ),是蘇格蘭首位獲此殊榮的女醫師,依規定可向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註冊執業。 然她並未選擇在家鄉行醫,反而遠渡重洋,來到遙遠的臺灣(時稱Formosa)奉獻青春與才能。
1892年1月9日她與宋忠堅牧師(Rev. Duncan Ferguson,1860—1923,1889年派駐臺南,取姓之尾音為宋,名忠堅,指忠勤盡職,信仰堅定)在香港結婚,並於2月後抵達臺灣府(臺南),服務於臺灣第一家西醫醫館—新樓醫館的婦產科及小兒科。是醫生也是牧師娘的她,學習臺語一年之後,便能說能聽,很快展開佈道工作,經常前往鄉村探訪婦女,有時她與宋牧師一同前往,有時則獨自出外住在當地教會,以醫療專業、分發藥品來傳遞福音。

◎仁心仁術 樂於助人深受信賴

當時民風保守,許多婦人礙於禮教,不便向男醫生求助,難產致死的情況時有所聞。宋.伊莉莎白是臺灣第一位現代女醫師,深受傳統女性信賴與愛戴,一年看診量多達七千多人,被視為「婦女界的救星」。她熱愛工作,全心投入,為人接生,不眠不休、不論清晨或半夜隨叫隨到,靠著教會支援,患者看病拿藥皆是免費。如英國女傳教士協會(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即每年捐款補助她的藥物費用,並計畫為她募款設立臺南婦女醫院,雖因土地取得困難,未能實現,但她也更方便到處往診,不被束縛。
醫療傳道工作十分繁重,她就算分娩在即也沒有停止奔波。1893年6月4日,於臺灣外島小琉球(當時西方稱為Lombay 或Lamby、Lamey)產下長女Hazel Lombay,並以出生地為中間名,以茲紀念。1894年10月11日,在臺灣生下長子Ian Grant。
1896年,她因病與丈夫返鄉安養治療,產下次子Graeme Douglas。1898年,她和丈夫又帶孩子回到臺灣。且因感念上帝保守她的生命,更加廢寢忘食,竭力奉獻,以致積勞成疾。1900年12月,她帶子女出訪木柵(今高雄內門一帶)途中再度染上重病。返回府城後,出現食欲不振及嘔吐症狀,臥病40多日體力漸弱,雖經新樓醫館安醫師(Dr. Peter Anderson)與築山揆一醫師會診,仍未見好轉。1901年1月17日在新樓醫院病逝,蒙主寵召。

◎積勞成疾 芳華早逝 長眠異鄉

1901年1月19日,新樓醫院和長老教中學都為宋.伊莉莎白舉辦追思禮拜,並隨後將遺體安葬在臺南府城拱辰門(大北門)外基督教公共墓地(今前鋒路加油站一帶),城內城外許多民眾夾道送行,齊表哀悼,場面感人。同年3月,劉俊臣牧師、顏振聲、吳道源等人發起為其立碑,紀念她的事蹟。顏振聲1940年~1941年於《臺灣教會公報》發表〈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時,提及每年復活節,教會兄姊都會到其墓地獻花,表明思念與敬謝。
宋.伊莉莎白為愛燒盡,長眠異鄉,得年雖僅34歲,卻在臺灣服務近10年,行醫濟世,實踐了上帝的呼喚。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稱她「生氣勃勃、討人喜歡、大方,不會因為自己無庸置疑的能力與大量的努力,就想要得到特別的褒揚,宋忠堅牧師娘一定會長存於傳教士與當地朋友的心中,因為她的個性是如此可愛啊」。而黃能傑牧師為感念宋.伊莉莎白協助接生,讓牧師娘楊儼免於難產,特將倖存的女嬰取名為黃以利。黃以利後來也在南部開拓數間教會,接續了宋.伊莉莎白的傳道使命。
宋忠堅牧師在妻子逝世後將三名子女全數送回蘇格蘭宋.伊莉莎白娘家,繼續於臺灣從事宣教工作。他曾擔任臺南神學院院長,1921年因病返國休養,1923年3月15日病逝於英國。
日治時期,日本官員認為宋.伊莉莎白下葬的基督教墓園和旁邊的兵丁義塜,影響臺南火車站附近景觀,要求遷移。因此1943 年宋.伊莉莎白遷葬於今南山基督教公墓現址,她的故事逐漸被人遺忘。
直到2015年6月16日,臺南市麻豆新樓醫院舉行150週年慶典,新落成的馬雅各紀念大樓,最高的十樓禮拜堂特別以宋.伊利莎白為名,這位為臺灣醫療奉獻生命的女醫師,才又受到關注。總統蔡英文及臺南市長賴清德皆出席感恩禮拜。前蘇格蘭教會總會議長克利司提牧師(John Cairns Christie)代表宋.伊莉莎白家族前來揭牌。他是宋.伊莉莎白的姪孫,特別致贈院方宋.伊莉莎白和宋忠堅的手稿日記本,希望把宋牧師夫婦精神傳遞下去。
資料出處
張厚基總編輯,《長榮中學百年史》(長榮高級中學出版1991),頁37 ~38
董芳苑編譯,顏振聲著,〈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1865~1940〉,頁28 ~30、79
劉漢鼎,〈為愛燒盡—台灣第一位現代女醫宋伊莉莎白醫師〉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9da56a4a-9e4d-4d5d-a2f6-36682b4eaea3
張肇烜,〈為愛燒盡!蘇格蘭來的台灣第一位現代女醫~宋伊莉莎白〉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733?fbclid=IwAR0IigHStMggQVjGtj_rpgix-ck2oqVzveQv2JAnuIwvHNbntlBi0QQwKzk
〈馬雅各紀念大樓暨麻豆新樓護理之家成立感恩禮拜〉,新樓醫院院訊第41期,2015.07
http://210.71.253.220/enews/src/show.php?no=201507&category=sinlau%20150&id=8
〈新樓馬雅各紀念大樓獻禮 前蘇格蘭總會議長同來祝賀 讓先人手稿日記回家〉,《臺灣教會公報》,2015.6.24
https://tcnn.org.tw/archives/9134
維基百科,Triple Qualific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ple_Qualification?fbclid=IwAR0wYnAvVgyuN3t6aRZblA_VQVta6mD4WWB6NGDzLiijfDWy1ddYLvaT48g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