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執德(法號:證光)

性別
領域類別
宗教類
生卒年
1896年4月8日(農曆2月26日)
—1955年8月31日
出生地
臺灣彰化縣永靖鄉五福村
生平小傳
◎篤信佛教 從在家居士到留日佛學菁英

高執德,明治29年(1896)生於彰化永靖,祖籍福建省汀洲府。父親高安進,母親巫早,在家排行最長,下有三個弟弟。早年曾任臺中州海豐崙公學校待用教師(彰化縣田尾鄉陸豐國小),與張治結縭後育有六子。高家子弟受家風影響甚深,篤信佛教。高執德是一位在家居士(優婆塞),為苗栗大湖法雲寺第二任住持妙果法師(另創中壢圓光寺)弟子,法名達禪。
母親逝世後,高執德感悟人生無常,辭去公職,在法雲寺第一代住持覺力老和尚及員林陳姓醫師具保下,昭和元年(1926)赴日本佛教曹洞宗派最高學府—東京駒澤大學佛教科深造,成為禪學思想家忽滑谷快天(Kaiten Nukariya)最得意的臺灣門生之一。忽滑谷快天主張打破傳統禁慾限制,修行應從內心觀之,並為高執德另取一法名碧鶴。昭和5年(1930)高執德畢業,躋身臺灣佛教史上具有高學歷的佛教知識份子之列。

◎溝通本土佛教與日本佛教 推動宗教改革

包括高執德在內的留日佛教菁英,由於佛學素養深厚、日文流利,成為影響總督府宗教政策的關鍵人物,也是本土佛教與日本佛教的溝通橋樑。高執德回臺後,參與臺中州教化活動,擔任講師;他大正14年(1925)5月即加入南瀛佛教會,9月於會報投稿〈佛教人身觀〉(「身」應為「生」,疑繕打之誤)。昭和6年(1931)8月兼南瀛佛教會教師,陸續發表〈佛教與社會生活〉等文章;昭和7年(1932)4月起任《南瀛佛教》雜誌編輯主任,同年7月30日辭職,改任永靖信用組合專務理事。昭和10年(1935)2月10日,高執德辭職,數日後即啟程赴閩南廈門考察佛教半年。
返臺後高執德受開元寺得圓老和尚之邀,任開元寺教師,接替因病逝世的同門摯友及駒澤大學學弟林秋梧(法號:證峯)之改革工作。同年於《南瀛佛教》第13卷第8期(1935年8月)連載12次其在駒澤大學的論著〈朱子之排佛論〉,深具現代學術訓練之特色,是日治時期臺灣研究中國儒學史的重要論著。
在此期間他不僅於開元寺舉辦各式演講,也偕寺中同仁鄭卓雲、吳專圓、高印明等人到新營、白河等地巡迴演講。昭和10年(1935)12月13日,以打破迷信陋習、促進佛教與社會互動為目的之臺南市六寺堂聯合會第二次懇談會,在臺南報恩堂舉行。高執德以開元寺布教師的身份出席報告大會經過。
昭和11(1936)年2月中旬高執德受日本臨濟宗開教師東海宜誠之委託,擔任南部巡教講師,推動臺灣舊慣佛教改造運動。兩個月後,又於第16屆南瀛佛教講習會擔任講師,是10位講師中僅有的兩位臺籍人士(另一位是曾景來,餘者為日籍)。他也組織婦女,希改造舊來因襲之多神信仰及迷信,使佛教家庭化、社會化,同年5月於開元寺成立「臺南佛教婦人會」,吸引2百餘人入會,「可謂未曾有之盛況」。此時高執德頗具聲望,如沈發達於《南瀛佛教》第13卷第11期(1935年11月)贈詩〈呈以開元高執德先生〉「未曾謁面早心傾,久慕先生仰大名。亂世難逢真勇士,非常希遇聖高明。開元幸有日重出,鯤島豈無月復清。欲拜無緣待異日,呈詩聊以訴情行」。曾達虛也去信《南瀛佛教》第14卷第10期(1936年10月)稱他「慈風四扇,化普群黎,聲譽日隆,教風賴振如斯盡粹,實堪欽佩」。
昭和12(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後,開元寺配合時局舉辦相關信徒講習活動及宣傳動員,例如昭和16年(1941)9月高執德即擔任〈聖德太子十七條憲法〉及〈大乘起信論〉兩門課的講師。也在昭和18年(1943)7月,以開元寺副住持身份出席日本東京舉行的「大東亞共榮圈內青年佛教徒大會」,是臺灣佛教六位代表之一。會中他大聲疾呼在家佛教的潛力,呼籲臺灣佛教革新,以大東亞建設為使命,挺身實踐。

◎接開元寺住持 創延平佛學院 弘揚佛法

同年,高執德繼得圓老和尚之後,任開元寺第46代住持,昭和19年(1944)元旦舉行晉山式。惟此時中日已全面開戰,臺灣佛教發展空間受限。殖民末期,開元寺成為皇民鍊成所之一。
二次大戰結束後,民國35年(1946)高執德獲選臺灣佛教籌備會理事,又因中文表達程度較佳被臺灣省佛教會公推參加民國36年(1947)在南京舉行的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同年12月當選為臺灣省佛教會常務理事。民國37年(1948)12月8日,高執德在開元寺創辦「延平佛學院」,自任院長,有學生20人,積極從事佈教工作,期能培育僧材,弘揚佛法。高執德並撮合女弟子張秀枝嫁予長子高克勤。另一位女弟子葉阿月受高執德啟蒙,於1972年以「唯識思想之研究」,取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是第一位以佛教學術研究獲得博士學位者,成為臺灣佛學權威。
原有滿腔抱負的高執德,因戰後國府遷臺,情勢改變,日本僧侶不受中國傳統佛教認同,無奈逐漸淡出佛教界。此時國民黨政府採取高壓統治,視共產黨如寇讎,島內風聲鶴唳。高執德堂弟高平儒因反對三七五減租,被認為是共產黨在臺重要幹部,受政府通緝,於民國39年(1950)夏天,遭到逮捕。當局開始注意員林高家,族親多人被抓。高平儒躲藏期間曾出現在開元寺,並介紹組織共產黨地下支部的李媽兜欲「吸收」高執德「工作」未果。另翁文禮與梁培鍈受中國共產黨臺南市工作委員會陳文山影響入黨,也曾留宿開元寺,凡此種種,為高執德惹來日後殺身之禍。

◎白色恐怖期間受難 佛教界慟失英才

民國41年(1952)高執德辭住持一職赴日本養病(肺積水),住在其弟高崇德處。不久即病癒,受聘在母校駒澤大學講學。民國42年(1953)回臺,高執德得知已被當局盯上,藏匿於高家菜園。直至女弟子陳盡妹來訪表示問題解決,才放心離開藏身處。
民國43年(1954),高執德透過臺南市慎德堂(臺灣現存最早齋堂,當時之住持為何雅教)向海關申請恭迎全套《大正藏》一百冊經書回臺獲准。5月17日在慎德堂舉行盛大之安藏典禮,共有諸山大德及居士2百餘人出席。未料當晚,保密局人員莫名「請走」高執德。儘管眾人面露憂色,高執德仍不以為意,表示誤會說清楚就回來,豈知從此一去不復返。民國44年(1955)8月31日上午八點三十分被臺北憲兵隊綁赴馬場町刑場槍決,享年60歲,史稱白色恐怖時期「高執德事件」。案發後高家惟恐遭抄家滅族,將高執德之孫子、女全數出養,幸蒙達字輩尼師及族親護幼成人。
高執德被捕期間,時任臺灣省佛教會理事長的林錦東等多人皆曾試圖營救,上書中國佛教會覆示其被捕之理由,卻無下文。有人認為高執德是因與大陸共產黨僧人巨贊法師往來、或捲入梁加升與開元寺內部派系與寺產爭奪風波而受累。
據後來解密的國防部軍法局檔案則顯示,高執德主要罪名共有三條:「連續藏匿叛徒」、「明知為匪諜而不告密檢舉」以及「幫助藏匿犯人」等,而與翁文禮、梁培鍈同案,原本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但民國44年2月26日,蔣介石指示:「一、高執德連續藏匿匪徒,翁文禮、梁培鍈私藏炸藥企圖武裝叛亂,已達著手實行顛覆政府之階段,該高、翁、梁等三犯,罪情甚重,均應發還嚴為復審。」此乃其罪不至死,卻命喪黃泉之關鍵。
臺灣在日治期間佛教界活潑興盛,熱衷詩文著述的學問僧甚多,高執德即是其一,學識豐厚、溫文儒雅,待人真誠親切,被稱為「目鏡仙」。他受忽滑谷快天影響,積極傳遞佛法新觀念,重視生活實踐,深具挑戰與批判精神,江燦騰讚譽他是「臺灣佛教百年來最傑出的學者之一」。原本前途無量,卻在白色恐怖時期因當局極端恐共,而枉死於左傾通匪之罪名,對照日治時期立場偏右的他,可謂諷刺至極。儘管高執德遺族日後獲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金,但哲人已遠,徒留嘆息。
高執德生前勤於筆耕,但被囚後畢生藏書及著作皆被查封,相關書信也未能保留,是臺灣佛教學術界一大損失,且震撼了同樣出身的臺籍菁英,不少人對佛教失望。宗教界為明哲保身也儘量與開元寺保持距離。開元寺避談高執德事件,從此走向衰微,長期不振。相較於美麗島事件期間(1979-1980) 同樣藏匿逃犯施明德的長老教會高俊明牧師,被視為英雄人物,可見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情勢之肅殺壓抑。
資料出處
鍾幸玲女士2018.09.30口述紀錄(曾任物華天寶話開元一書計畫專任助理,深入追查探討高執德案,並多次拜訪高家後人)
謝仕淵,〈附錄一ˉ開元寺歷代住持簡介〉,《物華天寶話開元: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元寺文物精華》http://www.kaiyuan.org.tw/treasure/treasure0.htm
釋慧嚴,〈高執德〉,《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012
開元寺提供之證光法師畫像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