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地山

筆名
贊堃、落花生、落華生
性別
領域類別
藝文類(作家、教育家、宗教學家)
生卒年
1894年2月4日─1941年8月4日
出生地
臺灣臺南市
生平小傳
許地山,名贊堃,乳名叔丑、丑官,筆名落花生
、落華生,1894年出生於臺南「窺園」,父親許南英為清朝臺籍進士。乙未割臺後,許地山隨父親內渡,避居廣東。1914年,許地山赴緬甸仰光任教;1917年入燕京大學攻讀文學,並積極參加五四運動,與瞿世英、耿濟之等人合辦《新社會》刊物,開始發表文章;1921年參與成立「文學研究會」,以「介紹世界新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全國性新文學社團,發行《小說月刊》。1923年,許地山與梁實秋、謝冰心等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再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哲學、梵文及民俗學等,1927年返回中國後,任教於燕大、北大、清華等大學,並被聘為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1933年,再赴印度深造,從事印度文學研究。1935年,許地山在胡適引薦下至香港大學任中文學院主任教授
,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期間他改革教學課程,協助國立中央圖書館搶購、保管或轉運圖書文獻,並積極投入藝文團體運作,對文化貢獻卓著,1941年因心臟病逝世於香港。
許地山早期小說取材獨特,想像豐富,帶有濃厚的異域情調,充滿奇彩異趣;2O年代末以後所寫的小說,則以清新平實的筆調呈現,深切的描寫群眾或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具有寫實主義傾向,主要著作包括《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簡》、《落花生》
、《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孟加拉民間故事
》、《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等。許地山不僅是文學家,對宗教亦鑽研頗深,見長於道教與佛教的研究領域,有《道教史》、《中國道教史》等著述。
許地山在臺灣出生,於大陸受教育,也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的先驅,在新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與貢獻,對臺灣的新文學亦有深遠的影響。
資料出處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2003,頁45--4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