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峰(本名王奇)

性別
領域類別
藝術類(臺灣民間音樂代表人物、作詞、作曲、演奏家)
生卒年
1896年─1969年
出生地
臺灣臺南市
生平小傳
王雲峰,本名王奇,明治29年(1896)出生於臺南。早年受到日籍海軍一等樂師岩田好之助的啟蒙,17歲受其推薦進入東京神保音樂學院深造兩年,從飯島一郎學管絃樂。返臺後定居在大稻埕,於當地電影院工作。1922年,日本松竹株式會社導演田中欽來臺灣拍攝《大佛的瞳孔》電影,需要臺灣人「辯士」,王雲峰因而成為首位臺灣籍辯士(piān-sū,默劇或外片的劇情解說員)。
王雲峰頗具音樂天分,擅長多種樂器,尤以小提琴和單簧管最為拿手,曾於1919年時籌組「雲峰管絃樂團」,為臺灣極早成立的一支西洋樂隊,並開始走紅於臺灣樂壇,此外,並曾於臺北芳乃館(後改稱美麗都戲院)擔任小提琴手。
1931年,上海聯美影業製映電影《桃花泣血記》並引進臺灣上映,當時片商找來王雲峰作曲、詹天馬作詞,一同為電影編寫同名宣傳曲,由於電影上映期間締造極佳的宣傳效果,因此獲日本「古倫美亞」(コロムビア,Columbia)唱片公司青睞,決定捨棄臺灣傳統的南管、北管以及採茶歌等音樂曲調,將〈桃花泣血記〉這類新穎的臺語歌曲錄製成「曲盤」發行,開啟了臺語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而王雲峰更一躍成為古倫美亞的專屬作曲家,於1933年再擔任電影《望春風》的電影配樂師。王雲峰以先驅者的角色,開啟了1930年代臺語流行音樂的風潮,與創作界的後起之秀鄧雨賢、邱再福以及蘇桐等人合稱「四大金剛」。
戰後,王雲峰與一些學生加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前身),後更拍攝臺語電影《怪紳士》,由李臨秋譜寫歌詞。王雲峰一生與民間音樂息息相關,他曾言:「我的音樂生活,偏向在民間社會,與那些被視為不高尚的民間音樂共浮沉,同甘共苦。」除了家喻戶曉的〈望春風〉、〈補破網〉外,尚有〈城市之夜〉、〈歸來〉、〈深閨怨〉等共37首作品,以及《電影、唱片、民間音樂》著述。
資料出處
薛宗明,《臺灣音樂辭典》,臺北:臺灣商務,2003。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2003,頁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