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名
赤崁生、赤崁主人、赤崁老人
性別
男
領域類別
學術教育類(鄉土史家)
生卒年
1898年10月10日-1964年3月3日
出生地
臺灣臺南市
生平小傳
石暘睢,字穎卿、穎之,號石叟,1898年生於臺南市,開臺祖石時榮(字希盛,號芝圃,1779─1861)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坂美,清嘉慶2年(1797)奉父命渡海來臺,最初受雇於林朝英(1739-1816)之「元美號」學習生意,深受林朝英器重,因待人接物誠信逐漸致富,更自創「榮盛號」,經營米糖生意,後來林朝英赴京就職,將臺灣生意以及客戶轉手給石時榮經營石時榮感念林朝英提拔栽培,承接後將原店號改為「鼎美」,有鼎承元美之意,經營有道,成為府城巨賈,後人以「石鼎美」稱之。
石暘睢三歲喪父,由母親葉雀獨力扶養成長,少時跟從秀才邱及梯(字學海)學習,奠定古文根基;1907年進入臺南第二公學校(今臺南市立人國小)就讀,1913年再入該校高等科之實業科,畢業後,本應升學進修臺南師範學校或臺北醫學校,然因石暘睢是獨子,而為其母留置身邊,自此在家自修研習。石暘睢雅好文史,醉心於採集書畫、金石、陶瓷、舊文獻與史料等。昭和5年(1930),臺南州與臺南市主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該會史料展覽主任委員村上玉吉知悉石暘睢對臺南文史頗有研究,聘其為史料展籌備委員,致力史料、史蹟之搜羅,並發現明墓及石碑多件。昭和7年(1932),「臺南市史料館」籌備完竣,石暘睢被聘任為臨時職員;昭和10年(1935),臺灣總督府舉辦「臺灣博覽會」,於臺南市設「臺灣歷史館」,石暘睢被聘為委員;昭和12年(1937),「臺南市歷史館」設於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畔,石暘睢被舉為雇員,為正式職員,自此更深入歷史、考古、民俗、文學之研究,並先後結識日本學者前嶋信次(1903─1983) 、國分直一(1908-2005)、金關丈夫(1897─1983)等人,以及鄉土史家廖漢臣(1912-1980),爾後常發表於金關丈夫號召創刊的《民俗臺灣》。昭和19年(1944),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增設建築科,時任科主任千千岩助太郎聘請石暘睢為「臺灣古代建築」之顧問。
戰後,石暘睢接管臺南歷史館,為維護事先疏散於赤崁樓的文物,搬進蓬壺書院內,並名「思無邪齋」,自表不為玩物喪志、不求榮達之心。戰後,國民政府接管臺南市役所,成立臺南市政府,石暘睢被派任為「臺南市立歷史館」管理員。民國39年(1950),臺南市教育科組「臺南市史料編纂委員會」,石暘睢被聘為委員;十月改組為「臺南市文獻委員會」,擔任委員兼採訪組長。民國41年(1952)「臺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受聘為該會顧問。民國50年(1961),石暘睢退休,於民國53年(1964)因癌症病逝。
石暘睢除潛心研究文史,並常與同好吳新榮、江家錦、莊松林、盧嘉興、賴建銘、連景初、黃天橫、謝碧連等從事文史調查,因年紀長於其他人且熟識掌故,而為後輩尊稱為「文獻導師」。其勤於民俗風土踏查,也參與文物調查與蒐藏,尤以古碑、匾額的調查為最重要,成果斐然,除著述成文外,也透過展覽形式呈現,更推動了以地方歷史文化為核心的展覽,並藉由展覽推介歷史文化知識。
石暘睢一生踏查田野,從事考證,保存史料,其文史調查事業貫穿戰前與戰後,調查蒐藏活動不僅保存文物,也著重直接以遺跡、遺物等考定史事,發展出一套文物的歷史研究方法;而畢生致力研究文史,更為後代研究者王詩琅譽為「鄉土資料的活辭典」,頗受文史與學界稱揚。
石暘睢三歲喪父,由母親葉雀獨力扶養成長,少時跟從秀才邱及梯(字學海)學習,奠定古文根基;1907年進入臺南第二公學校(今臺南市立人國小)就讀,1913年再入該校高等科之實業科,畢業後,本應升學進修臺南師範學校或臺北醫學校,然因石暘睢是獨子,而為其母留置身邊,自此在家自修研習。石暘睢雅好文史,醉心於採集書畫、金石、陶瓷、舊文獻與史料等。昭和5年(1930),臺南州與臺南市主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該會史料展覽主任委員村上玉吉知悉石暘睢對臺南文史頗有研究,聘其為史料展籌備委員,致力史料、史蹟之搜羅,並發現明墓及石碑多件。昭和7年(1932),「臺南市史料館」籌備完竣,石暘睢被聘任為臨時職員;昭和10年(1935),臺灣總督府舉辦「臺灣博覽會」,於臺南市設「臺灣歷史館」,石暘睢被聘為委員;昭和12年(1937),「臺南市歷史館」設於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畔,石暘睢被舉為雇員,為正式職員,自此更深入歷史、考古、民俗、文學之研究,並先後結識日本學者前嶋信次(1903─1983) 、國分直一(1908-2005)、金關丈夫(1897─1983)等人,以及鄉土史家廖漢臣(1912-1980),爾後常發表於金關丈夫號召創刊的《民俗臺灣》。昭和19年(1944),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增設建築科,時任科主任千千岩助太郎聘請石暘睢為「臺灣古代建築」之顧問。
戰後,石暘睢接管臺南歷史館,為維護事先疏散於赤崁樓的文物,搬進蓬壺書院內,並名「思無邪齋」,自表不為玩物喪志、不求榮達之心。戰後,國民政府接管臺南市役所,成立臺南市政府,石暘睢被派任為「臺南市立歷史館」管理員。民國39年(1950),臺南市教育科組「臺南市史料編纂委員會」,石暘睢被聘為委員;十月改組為「臺南市文獻委員會」,擔任委員兼採訪組長。民國41年(1952)「臺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受聘為該會顧問。民國50年(1961),石暘睢退休,於民國53年(1964)因癌症病逝。
石暘睢除潛心研究文史,並常與同好吳新榮、江家錦、莊松林、盧嘉興、賴建銘、連景初、黃天橫、謝碧連等從事文史調查,因年紀長於其他人且熟識掌故,而為後輩尊稱為「文獻導師」。其勤於民俗風土踏查,也參與文物調查與蒐藏,尤以古碑、匾額的調查為最重要,成果斐然,除著述成文外,也透過展覽形式呈現,更推動了以地方歷史文化為核心的展覽,並藉由展覽推介歷史文化知識。
石暘睢一生踏查田野,從事考證,保存史料,其文史調查事業貫穿戰前與戰後,調查蒐藏活動不僅保存文物,也著重直接以遺跡、遺物等考定史事,發展出一套文物的歷史研究方法;而畢生致力研究文史,更為後代研究者王詩琅譽為「鄉土資料的活辭典」,頗受文史與學界稱揚。
資料出處
謝仕淵,〈石暘睢(1898-1964)文史調查事業之初探-兼論戰後初期的臺灣博物館〉,《師大臺灣史學報》第9期,2016/12,頁139-170。
盧嘉興,〈文獻導師石暘睢先生 〉,《臺灣研究彙集》24期,1984/04,頁115-116。
《石故本會臺南縣文獻委員會顧問暘睢先生紀念特輯
》南瀛文獻第10期,1965/06。
謝碧連,〈石暘睢〉,《臺南文化》新55期,2003/09,頁1-8。
盧嘉興,〈文獻導師石暘睢先生 〉,《臺灣研究彙集》24期,1984/04,頁115-116。
《石故本會臺南縣文獻委員會顧問暘睢先生紀念特輯
》南瀛文獻第10期,1965/06。
謝碧連,〈石暘睢〉,《臺南文化》新55期,2003/09,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