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人原名
Lillian R. Dickson
性別
女
領域類別
宗教類
生卒年
1901-1983
出生地
美國明尼蘇達州
生平小傳
孫理蓮於1927年嫁給孫雅各牧師後,隨夫前來臺灣傳教,之後戰爭期間離開臺灣,1947年再度返回臺灣,在臺灣東部相繼成立數間育幼院和學校,改善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環境,並於臺南首創治療烏腳病的醫院,創辦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一生持續推動臺灣基督教的傳教事業。
1947年,孫理蓮為樂生療養院的麻瘋病孩子設立「安樂之家」,為病患安排親屬相聚的時間,彌補天倫之樂;1954年成立「職業治療室」與「希望之家」。
為了讓慈善事業運作更完善,向美國加州政府申請立案,正式成立「芥菜種基金會」,在1952年創設台灣第一個登記立案的社福機構「芥菜種會」,在台各地展開許多社會福利工作,服務貧困弱小的人們。
她在全臺各地開設7間眼科診所,免費替病患檢查、開刀、治療;1951年,更協助創設新莊「臺灣盲人重建院」,這個機構不但教導盲人自理生活,還指導他們各種謀生技能。
1947年後,為其中無家可歸的孩子建立「兒童之家」、「兒童之家別館」;1960年,又為臺北地區流浪、蹺家的孩子設立「少年之家」, 1988年「少年之家」搬遷至花蓮,更名為「花蓮少年之家」,至今仍持續收留經法院判定保護管束的孩子與中輟生。
1956年在埔里建立免費為原住民看病的「山地基督教中心診所」(為今「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1961年在花蓮成立「瑪利亞產院」。1960年,孫理蓮在臺南縣北門鄉成立「憐憫之門」,直到政府接手前,提供烏腳病患者免費醫療與就業救助。
孫理蓮一生為臺灣設立的救助機構不勝枚舉,「聞聲救苦」的精神,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寫照。
1947年,孫理蓮為樂生療養院的麻瘋病孩子設立「安樂之家」,為病患安排親屬相聚的時間,彌補天倫之樂;1954年成立「職業治療室」與「希望之家」。
為了讓慈善事業運作更完善,向美國加州政府申請立案,正式成立「芥菜種基金會」,在1952年創設台灣第一個登記立案的社福機構「芥菜種會」,在台各地展開許多社會福利工作,服務貧困弱小的人們。
她在全臺各地開設7間眼科診所,免費替病患檢查、開刀、治療;1951年,更協助創設新莊「臺灣盲人重建院」,這個機構不但教導盲人自理生活,還指導他們各種謀生技能。
1947年後,為其中無家可歸的孩子建立「兒童之家」、「兒童之家別館」;1960年,又為臺北地區流浪、蹺家的孩子設立「少年之家」, 1988年「少年之家」搬遷至花蓮,更名為「花蓮少年之家」,至今仍持續收留經法院判定保護管束的孩子與中輟生。
1956年在埔里建立免費為原住民看病的「山地基督教中心診所」(為今「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1961年在花蓮成立「瑪利亞產院」。1960年,孫理蓮在臺南縣北門鄉成立「憐憫之門」,直到政府接手前,提供烏腳病患者免費醫療與就業救助。
孫理蓮一生為臺灣設立的救助機構不勝枚舉,「聞聲救苦」的精神,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寫照。
資料出處
2007,廖瑞女〈她的故事:愛痲瘋病人的孫理蓮女士〉,《女宣雜誌》,369期。
基督教芥菜種會網站:我們的創辦人,2016年9月29日摘自http://www.mustard.org.tw/tab/523
基督教芥菜種會網站:我們的創辦人,2016年9月29日摘自http://www.mustard.org.tw/tab/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