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山

性別
領域類別
文學類
生卒年
1913年〜1982年4月25日
出生地
臺南市北門區
生平小傳
王登山生於北門區的曬鹽家庭,是「北門七子」中唯一非佳里區籍的詩人。北門嶼公學校畢業後,考入臺南第二高等中學(今臺南一中)就讀,因家庭變故輟學回到故鄉,在北門庄役場任職。
日昭和8年(1933) 王登山與吳新榮、郭水潭、莊培初等人共組「佳里青風會」。昭和10年(1935)「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成立時,王登山擔任編輯員,他與吳新榮、郭水潭等人在佳里公會堂舉行佳里支部的發會式。支部成立以後,王登山與吳新榮、郭水潭等人積極創作,並多次投稿當時臺灣的重要文藝刊物及報紙。
王登山的詩作有:〈沉澱的風景〉、〈海邊的春〉、〈春景〉、〈童心〉、〈在窗邊〉、〈憂鬱的靈魂〉、〈樓上的女人〉、〈中午的飯盒〉。
王登山在鹽分地帶的詩人中,算是後進,但卻被郭水潭讚為寫作技巧最佳的一位,並稱他是一位天生的詩人。由於對藝術的狂熱,終戰前後投身高雄「大都新劇團」擔任文藝部主任,跟隨戲團流浪全臺各地,從事戲團劇本寫作,但因沒有保存,作品篇目不詳。
資料出處
2005 許献平,〈鹽分地帶新文學拓荒者--北門七子〉,《南瀛文獻》4期,頁146-173。
×
(20) 秒後自動關閉廣告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