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
女
領域類別
文學類
生卒年
1889年〜1980年8月18日
出生地
臺南市中西區
生平小傳
石中英,字儷玉,號如玉,臺南市人。幼嫻閨訓,工詩詞,曾設芸香閣書房教導學生,也組女性詩社「芸香吟社」。日治昭和4年(1929)夏,離臺赴閩,奔走於閩贛各地從事抗日工作,閒餘則與各地文友以詩歌交遊吟詠。民國20年(1931)在漳州地方醫院任職,從事醫療服務。戰後返臺,繼續創作詩詞。晚年與寓臺文士酬唱不輟。石中英為人溫文靜肅,具有英氣,詩如其人,著有《芸香閣儷玉吟草》。
其詩作大抵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日治在臺時期(1915〜1929),此時之作多詠物抒懷;二、日治時期寓居中國階段(1929〜1945),此時期詩多憂時諷世、具巾幗風骨;三、戰後返臺時期(1945〜1974),此時之作豪氣不減先前。觀其所作,四十歲之前多詠物抒懷;旅寓大陸,則感時諷世;返臺後,歌詠故鄉之作甚多,但仍關心社會。
出身臺南望族的石中英具有家學薰陶,一生吟詠古典詩詞,而她的作品風格更隨空間移動而呈現不同面貌。生於清末臺灣的她,成長於日治時期,中年後旅居大陸,光復後又回到臺灣,橫跨了清末、日治及戰後等三個時代;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的石中英,更是名具有現代醫學知識的助產士。家學、現代教育的雙重薰陶,以及她第一段婚姻失敗的人生經歷,都促使了石中英得以走出家庭,投身國族,形成日後以家國社會為重的慷慨詩風 。
民國64年(1975)石中英夫婿呂伯雄輯其歷年所撰之詩詞,分為四卷。卷一到卷三為古典詩,卷四為詞作《韞睿軒詞草》;作品時間上卷一為臺灣戰後作品,卷二為旅次大陸時詩草,卷三為臺灣日治時詩草。卷一、二、三作品以時序顛倒的排列方式出版,目的在以近追遠,以今懷古。
其詩作大抵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日治在臺時期(1915〜1929),此時之作多詠物抒懷;二、日治時期寓居中國階段(1929〜1945),此時期詩多憂時諷世、具巾幗風骨;三、戰後返臺時期(1945〜1974),此時之作豪氣不減先前。觀其所作,四十歲之前多詠物抒懷;旅寓大陸,則感時諷世;返臺後,歌詠故鄉之作甚多,但仍關心社會。
出身臺南望族的石中英具有家學薰陶,一生吟詠古典詩詞,而她的作品風格更隨空間移動而呈現不同面貌。生於清末臺灣的她,成長於日治時期,中年後旅居大陸,光復後又回到臺灣,橫跨了清末、日治及戰後等三個時代;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的石中英,更是名具有現代醫學知識的助產士。家學、現代教育的雙重薰陶,以及她第一段婚姻失敗的人生經歷,都促使了石中英得以走出家庭,投身國族,形成日後以家國社會為重的慷慨詩風 。
民國64年(1975)石中英夫婿呂伯雄輯其歷年所撰之詩詞,分為四卷。卷一到卷三為古典詩,卷四為詞作《韞睿軒詞草》;作品時間上卷一為臺灣戰後作品,卷二為旅次大陸時詩草,卷三為臺灣日治時詩草。卷一、二、三作品以時序顛倒的排列方式出版,目的在以近追遠,以今懷古。
資料出處
2000 施懿琳,〈南都女詩人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初探〉,《臺灣史料研究》15期,頁2-18。
2012 石中英著,陳嘉英選注,《石中英集》,臺南市:臺灣文學館出版。
2012 石中英著,陳嘉英選注,《石中英集》,臺南市:臺灣文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