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明

性別
領域類別
藝術類
生卒年
1920年9月30日〜2013年7月26日
出生地
中國福建同安縣東園村
生平小傳
張鴻明,原名水坑,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馬巷區新店鄉東園村,父親張在珠本業為木匠,母親張李過。家中兼作曬鹽、耕種等副業。由於母親早逝,張鴻明小學尚未畢業,即在家幫忙分擔家務、到鹽田幫忙及監工,也在自家雜貨鋪看店和做家事。
東園村鄉里長輩雅好絃管,能彈善唱者眾,在閩南地區享有「南管巢」盛名。張鴻明的父兄、堂兄弟皆為南管樂人。張鴻明自童年耳濡目染,先後與父親、堂叔張架及諸多叔公輩學習唱曲,也與大人一起到鄉中人家喜事場合演出。
張鴻明於 12 歲時拜高銘網為師,學習曲、指、譜,和琵琶、二絃的「法」(技巧),唱曲著重叫句咬字,彈奏琵琶主要學習在骨譜上的「加花」(裝飾音)。
1942年張鴻明與表妹李清苞女士結婚。1949年張鴻明基於探親及遊玩的心情,在廈門坐著貨船來到臺灣,本毫無長期居留打算,但因國民政府來臺實施戒嚴,兩岸阻絕,使張鴻明一待就是60餘年。
張鴻明在臺南期間入伍謀職。軍中同袍多為北方人,從無聽過有人唱南管,直到認識「剃頭永」才漸漸與臺南的絃友認識,1951年到楊中醫眾生堂活動,因其彈琵琶技藝高超,吸引許多愛好南管音樂人欣賞,往後數年在眾生堂、振聲社、南聲社數個館閣間往來。
1970年以前,張鴻明多在傳統館閣活動,及至1980年後文建會及各縣市文化中心相繼成立,因此開始文化性演出活動,也受邀至菲律賓、韓國、歐洲各地演出,使南管音樂文化聞名國際。
張鴻明除演奏精湛,也傳承發揚南管藝術。1961年起張鴻明擔任南聲社助教,1971年接任館先生,並任教多個館閣及南管班。1995年由呂錘寬教授邀請下,張鴻明以「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受聘於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教導南管樂合奏、演唱、琵琶等主修,2004 年辭去教職,繼續在南聲社教學及演奏。行政院的「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及「南北管館閣復原計畫」中,邀南聲社主持,張鴻明皆擔任高級班的教授者。2010年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是臺灣南管音樂重要推手之一。
資料出處
2013 呂錘寬,《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