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侯

性別
領域類別
政治類
出生地
臺南市歸仁區
生平小傳
郭光侯,名崇高,字光侯,以字行,是清道光年間臺邑武生,居保西里,為人豪放,以義勇聞里閈。
道光20年(1840)因為中英鴉片戰爭,臺灣跟大陸兩地船班受阻無法運糧,致使臺灣稻米無法西送,榖價大跌。道光21年(1841年)<南京條約>簽訂,大陸開港,南洋米以賤價進入市場,臺灣米相形之下,因高價形成屯積,而賣不到好價錢,此時縣下十九里二莊民希望仍以米糧納稅而不願意以銀元繳納。
道光24年(1844)3月,因農民拒絕繳納現銀,紛紛將榖物搬運到臺灣府城小東門內右營埔縣倉繳納,一時牛車啣尾接首,充斥路上,臺灣縣衙以農民「抗糧」(拒絕繳納稅糧)為由爆發爭議。郭光侯是當地武生,為人頗富正義感,為打抱不平,便出面率領民眾到府城抗議。是時縣轄永康、龍潭一帶發生「洪協民變」,臺灣道熊一本以民變詳督撫,誣陷郭光侯和這群匪黨是同夥,陰謀「反官」,以糾眾圍城之罪下令通緝。郭光侯在「糖郊」友人的協助下渡海至天津,又在同鄉會的協助下,找上正直的御史陳慶墉。陳本泉州府晉江縣人,郭光侯在晉江會館拜見他,陳始末。陳御史深為憐憫,上疏代為伸冤。臺灣知縣閻炘遭到革職,郭光侯雖然洗刷「反官」的罪名,但仍因「僨事」罪名,難辭其咎,原本應處死刑,改判流放。
資料出處
1953 廖漢臣〈郭光侯〉,《南瀛文獻》1期,頁12-17。
×
×